•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刊名:世界林业研究

主编:戴栓友

主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出版:《世界林业研究》编辑部

电话:010-62889735; 010-62888385

E-mail:sjlyyj@126.com; sjlyyj@caf.ac.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4241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080/S

通知公告MORE+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制度如何影响公共政策过程—基于中国林长制政策的分析
林伟星, 陈佳, 洪燕真, 谢屹
2023, 36(5): 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9.y
[摘要](47)
摘要:
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文中以中国林长制政策为例,识别其政策过程中的制度要素,以探析制度对公众政策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主体数量、政策主体身份、信息处理能力、利益诉求、对决策的控制程度等政策内生变量的联合作用形塑了政策主体的行为,自然资源禀赋、行政体系的政治势能与行政发包制等外生变量对政策制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制度的复杂嵌套结构对政策的制定、修改与实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研究进一步厘清了制度要素与政策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公共政策过程的制度分析框架,可为后续的公共政策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机制优化原理与国际经验借鉴
严冬, 马奔, 苏凯文, 温亚利
2023, 36(5): 8-1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85.y
[摘要](17)
摘要:
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是减缓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发展冲突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我国大部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区域广泛实施并获得了较好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农户参与不足、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较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及存在道德风险等问题。文中首先运用经济学理论阐释政府主导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模式中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而论证采用保险赔偿与防护行为挂钩和政府主导下农户自愿参与保险的模式在规避道德风险、减缓冲突生成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选择美国、意大利和肯尼亚作为国际案例进行比较,总结国外降低野生动物肇事保险道德风险以及拓宽保险资金来源渠道的经验;最后,从激励农户参与保险投保、增强自主防护行为以及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政策的建议。
区块链技术在木材供应链中的应用
龙晨, 庞燕, 王擎天, 王忠伟
2023, 36(5): 15-2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9.y
[摘要](31)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木材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家具、造纸等重点民生领域;但在新的世界发展格局下木材供应链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木材来源合法性、供应链稳定性以及碳排放限制等。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可信、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为木材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介绍了木材供应链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块链技术在木材供应链溯源、交易透明化、增汇减排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对木材砍伐监管平台、交易平台等国内外典型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阐述区块链在木材供应链不同领域中的解决方案,最后结合技术特性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木材供应链金融、林业碳汇开发、木材资源监测和数据管理等维度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木材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沙旱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进展
刘亚楠, 陈晓娜, 郭跃, 段娜, 郝需婷, 韩春霞, 李刚
2023, 36(5): 21-2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83.y
[摘要](35)
摘要:
干旱区土地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沙旱生灌木是干旱区优势树种,在遏制土地荒漠化和改善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沙区适生灌木树种的抗旱机理,归纳沙旱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对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株高、生物量、叶形、气孔等生长形态方面总结干旱胁迫对沙旱生灌木的影响,从渗透调节、抗氧化调节、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概述沙旱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归纳了沙旱生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提出抗旱锻炼、化学调控、微生物调控及生长剂调控等提高抗旱性的途径,并对未来沙旱生灌木耐旱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沙旱生灌木的耐旱研究提供参考。
河岸带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布特征
凌玲, 闫淑君, 关永鑫, 孙玉婷, 黄子宏, 胡珂晗
2023, 36(5): 27-3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9.y
[摘要](16)
摘要:
河岸带作为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过渡区,具有独特的生态作用与服务功能;其生态系统内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会对河岸带空间结构的维持与生态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流域生态环境的质量。文中从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河岸带植被群落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两者的生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开展河岸带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
陆生脊椎动物行为活动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方法
金殊宇, 孙巧奇
2023, 36(5): 34-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8.y
[摘要](10)
摘要:
野生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十分重要。然而,当前量化野生动物行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不足,难以全面阐述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野生动物保护实践的附加价值,限制了对未来大中型陆生脊椎动物重引入的综合评估,影响制定保护生物学综合管理行动计划。基于此,文中结合近20年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野生动物的觅食、挖掘、筑巢、排泄行为以及物种级联效应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总结归纳野生动物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性、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加深对野生动物固碳减排能力的认识,鼓励未来研究结合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量化野生动物在生态碳汇中的作用。
菌根共生对林木磷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亚鑫, 覃方锉, 孟森, 陆俊锟
2023, 36(5): 42-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7.y
[摘要](17)
摘要:
磷(P)是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养分之一,而土壤中大部分的P难以被植物所直接利用。菌根共生是林木提高P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菌根真菌可以与陆地上大部分植物形成菌根共生关系,促进植物P吸收和生长发育。不同类型的菌根共生对P养分具有偏好性。菌根真菌通过外延菌丝增加P吸收表面积、释放分泌物、调控磷酸盐转运蛋白与相关基因机制协同作用,促进林木对土壤P养分的高效利用。菌根共生体形成及其养分获取受到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林龄、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中从不同菌根共生体的养分偏好性、利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评述有关林木菌根共生影响P养分利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对于促进菌根共生在林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竹类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研究进展
魏松坡, 徐晴, 刘广路
2023, 36(5): 49-5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8.y
[摘要](10)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超过80%的陆地维管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提高植物生产力、提升抗逆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协调养分循环等很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竹类植物因其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极高的经济价值而广受关注。作为丛枝菌根植物,AMF深刻影响了竹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文中从竹类植物AMF群落多样性,AMF对竹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性、群落扩展等的影响,竹类AMF定殖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从进一步挖掘竹类AMF资源、开展竹林扩展过程中AMF介导机制长期动态研究、探究集约经营对AMF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长期影响、探析竹类植物生理整合背景下AMF的功能特点4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垂直绿化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
陈启洲, 罗霜, 陈锦睿, 刘长德, 王洪梅, 刘梦瑶, 潘澜
2023, 36(5): 56-6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6.y
[摘要](15)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绿地的水平空间越来越稀缺,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垂直绿化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绿地形式,对改善居民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文中从城市空气质量、热舒适性、噪音以及城市居民情绪4个方面综述垂直绿化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阐述垂直绿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分析植被特征、空间特性、结构特征和气象条件对垂直绿化健康效益的影响,建议加强各学科交叉融合、明确垂直绿化发挥健康效益的机制、建立更加细致的研究指标体系、增加对特定人群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灌溉施肥对杨树人工林林木及地力效应研究进展
王亚飞, 贺曰林, 杨红青, 祝维, 贾黎明, 席本野
2023, 36(5): 63-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6.y
[摘要](9)
摘要:
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林和工业资源材树种,而当前杨树人工林管理粗放,质量和产量还比较低。灌溉和施肥是提高林木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技术,是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已有研究,从杨树人工林林木表观可塑性和土壤可持续地力对灌溉和施肥及水肥耦合的响应情况进行综述。首先,总结杨树人工林灌溉、施肥、水肥耦合等措施的研究现状,探讨如何准确制定杨树人工林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其次,从林木生长和生理代谢角度分析灌溉、施肥、水肥耦合措施对林木生长发育过程的效应,然后从水、养、微生物等方面介绍灌溉施肥对杨树人工林地力的效应;最后,对杨树人工林灌溉施肥研究重点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机器学习方法在木材树种识别领域的应用
刘守佳, 汪嘉君, 陆杨, 郑昌, 焦立超, 郭娟, 殷亚方, 何拓
2023, 36(5): 70-7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0.y
[摘要](13)
摘要:
随着全球林产品贸易量的剧增和木材非法贸易活动的加剧,珍稀濒危树种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科学准确的木材识别方法是保护全球森林资源、促进林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木材科学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交叉融合,机器学习方法被引入木材树种识别研究领域,促进了木材识别新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方法无法实现木材“种”水平精确快速识别的技术瓶颈,逐渐成为木材树种识别方向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在定量解剖、计算机视觉、化学指纹图谱、DNA条形码等木材树种识别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现存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木材树种识别研究提供参考。
木材横纹抗压的影响因素及加固增强技术研究进展
张凤毫, 王斯栋, 江京辉, 周海宾
2023, 36(5): 76-8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5.y
[摘要](11)
摘要:
木材作为一种弹塑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强重比,被广泛应用于木结构建筑。由于其各向异性,木材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在横纹受压荷载下存在屈服强度低、变形大等受力特征。木材横纹受压破坏现象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且难以避免,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会严重影响木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由于各地保护政策以及修复技术的限制,对古建筑残损木构件进行增强与加固历来为学者们极力攻克的难题,因此对木材在横纹受压下的性能及加固增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木材横纹抗压测试标准,并梳理木材横纹受压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概述木材横纹抗压强度的增强方法,尝试提出木材横纹受压及加固增强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生物质材料功能化改良中的应用
彭婷婷, 王祺, 刘洪海, 冯鑫浩
2023, 36(5): 83-8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4.y
[摘要](6)
摘要:
生物质材料具有原料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可生物降解、绿色再生以及可功能化改性强等优点。然而当生物质材料作为功能材料使用时,又存在结构和成分复杂性、功能性弱、固有亲水性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高效和高附加值利用。为了满足生物质材料的功能化应用要求,针对生物质材料的局限性或利用生物质材料本身的优势,工业界和学术界对生物质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化改性。在众多改性方法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以其活性强、反应可控以及能精确制备特定功能和拓扑结构的聚合物等优势备受关注,已成为生物质材料高值化利用的一种常用改性技术。文中归纳总结近年来利用ATRP方法接枝改性生物质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常见的生物质材料的ATRP反应机理,重点综述了ATRP功能化改性生物质材料在疏水、机械、生物、热学以及光学性能方面的发展应用,以期为生物质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制备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
各国林业
建设贸易强国背景下中国出口林产品质量水平及国际比较
熊立春, 李丽, 侯柘, 徐晨莹
2023, 36(5): 95-10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3.y
[摘要](12)
摘要:
文中利用2010—2019年中国及其41个主要林产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数据,运用Khandelwal提出的嵌套Logit模型测算各国出口林产品质量,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出口林产品质量居世界第1位的是卢森堡,质量测度值为98.97;印度居最后一位,出口林产品质量测度值为1.34;中国出口林产品质量排位不高,位居倒数第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多数国家出口林产品质量不高,10年间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3)出口林产品质量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完全正相关的关系,但总体而言北欧国家出口林产品质量较高,亚洲地区国家较低,说明出口林产品质量与国际分工角色和定位有关。
民国时期关于国有林的法律规定及启示
万志芳, 刘向越, 范小源, 王宏丹, 曹玉昆
2023, 36(5): 101-10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80.y
[摘要](12)
摘要: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即致力于林业立法建设及对东北原始森林的经营管理,并针对国有林持续开展立法实践,在确保国有林国有财产属性的基本前提下,在国有林基本体制、森林经营、管理监督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法律素材与立法经验。文中以史料文献为基础,对民国时期关于国有林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得出如下结论:关于民国林业及国有林的既有研究文献数量少,且对原始文献的挖掘不足;民国时期是中国进行依法治林的重要历史阶段;国有林产生的基础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建立,林业执法必须以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作为后盾;民国时期国有林集中区域也是当前国有林的主要分布区,其林业法治经验和依法治林的原则为国有林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日本的红叶文化及其在传统园林中的展现
沈宏杰, 华田子, 陆磊, 金荷仙, 范颖佳
2023, 36(5): 107-1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81.y
[摘要](14)
摘要:
红叶文化是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观赏对象是以枫属(Acer)为代表的秋色叶植物,在千年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复杂内涵的植物文化,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文中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从红叶文化的源起、发展及其对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红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唐宋文化的流入息息相关,植根于日本的自然观、民俗信仰和文学艺术,最终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红叶文化从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深刻影响了日本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标准,使得日本园林更富有韵味和生命力。基于此,梳理出日本红叶文化持续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在不同时期园林设计中的发展情况,为我国红叶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巴西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及经验借鉴
孔逸卓, 夏春锋
2023, 36(5): 113-1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82.y
[摘要](10)
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优化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推动力,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中介绍巴西国家公园发展状况,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共管或参与式管理模式、法律保障体制、资金保障机制等角度对巴西国家公园管理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巴西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经验,从建立统一分级管理体系、健全资金投入及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共管、建立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建议,对于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切实提升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具有启示价值。
加拿大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协同共治框架体系及启示
陈莉, 田甜, Wu Wanli, Wang Guangyu, 杨嬛
2023, 36(5): 119-12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7.y
[摘要](8)
摘要:
为实现对国家公园资源生态保护与社会利用之间冲突的有效治理,全球多个国家于20世纪末开始广泛推行协同共治。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在促进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协同共治方面开展了长达近50年的探索与实践。文中基于加拿大公园管理局档案资料,通过分析发现:加拿大公园管理局构建了一个“三层五维”的框架体系,体现为纵向体系上顶层战略规划、中层项目推动和基层实践创新三层逐级推进,横向体系上实践研究赋智、程序规则约束、组织网络沟通、话语制度赋权和多元能力支持五维协同驱动,最终形成“权利赋予—能力改善—行为践行”的三位一体增能赋权体系和“多元实践—研究反馈—制度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了协同共治框架的全面有效运行。中国可借鉴加拿大公园管理局与原住居民协同共治的有益经验,构建共治框架体系、组织网络体系和原住居民增能赋权体系等,以推动中国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的形成。
问题探讨
我国现行公益林政策与森林多种效益发挥的思考
徐畅, 霍鑫鑫, 程宝栋, 段瑞琪
2023, 36(5): 126-1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5.y
[摘要](8)
摘要:
我国基于分类经营框架制定的公益林政策覆盖范围广、涉及农户众多,是实现森林多效益持续提升的重要依托。文中通过梳理公益林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公益林政策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大量森林资源,增强了森林的生态功能;然而,在近20年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包括缺乏系统规划、林地产权保护强调不足、补偿来源单一且与生态效益脱钩,以及挤压了商品林经营空间等。因此,建议加强系统规划,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探索多元化、差别化的补偿机制,构建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以进一步完善公益林政策并推动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来自越南的冲击—中越木质板材出口贸易竞争力与潜力比较
王兰会, 丁清旻, 高丽媛, 胡延杰
2023, 36(5): 132-1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74.y
[摘要](6)
摘要:
木质板材是全球林产品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中国木质板材出口额已持续多年居世界第1。近年来,越南木质板材出口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对中国板材出口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文中利用2002—2021年数据计算中国和越南木质板材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相似度指数,对比二者的出口竞争力;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中国板材出口贸易影响因素,测算并比较中越板材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越板材出口在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存在竞争,越南板材出口持续挤压中国的市场份额;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市场需求以及出口目的地的板材产量对于板材出口贸易增长存在影响,关税等因素影响着板材出口贸易的效率。
专著述评
工业文明的逻辑与生态文明的建构—评《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
王瑞雄, 李飞
2023, 36(5): 138-139.  
[摘要](8)
摘要:
“双减”背景下我国自然教育体系的构建—评《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
张体
2023, 36(5): 140-141.  
[摘要](11)
摘要:
乡村景观设计的新思路—评《特色小镇文化景观生态规划》
栾淞婷
2023, 36(5): 142-143.  
[摘要](4)
摘要:
韧性景观理念下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评《后荒野世界的植物种植——为韧性景观设计植物群落》
王睿, 张琛, 杨雅婷
2023, 36(5): 144-144.  
[摘要](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滇池西华湿地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2023, 36(5): Ⅰ-Ⅰ.  
[摘要](8)
摘要:
南山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
2023, 36(5): Ⅱ-Ⅱ.  
[摘要](3)
摘要:
基于康养理念的湖州凤凰公园景观设计
2023, 36(5): Ⅲ-Ⅲ.  
[摘要](11)
摘要:
山东萧城遗址公园再生化景观设计
2023, 36(5): Ⅳ-Ⅳ.  
[摘要](10)
摘要:
熊河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2023, 36(5): Ⅴ-Ⅴ.  
[摘要](2)
摘要:
森林教育理念下的岛屿景观规划设计
2023, 36(5): Ⅵ-Ⅵ.  
[摘要](1)
摘要:
新中式木质家具设计
2023, 36(5): Ⅶ-Ⅶ.  
[摘要](6)
摘要: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
2023, 36(5): Ⅷ-Ⅷ.  
[摘要](3)
摘要:
“竹马”幼儿园儿童座椅设
2023, 36(5): Ⅸ- Ⅸ.  
[摘要](4)
摘要:
基于分形几何的木材超微观构造美学图案设计应用
2023, 36(5): Ⅹ-Ⅹ.  
[摘要](7)
摘要:

访问统计

访问总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