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研究进展与缓解策略

符尧

符尧.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研究进展与缓解策略[J]. 世界林业研究, 2023, 36(4): 107-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2.y
引用本文: 符尧.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研究进展与缓解策略[J]. 世界林业研究, 2023, 36(4): 107-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2.y
Yao Fu. Conflicts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Research Progres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23, 36(4): 107-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2.y
Citation: Yao Fu. Conflicts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Research Progres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23, 36(4): 107-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2.y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研究进展与缓解策略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2.y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委托项目“新时代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02013102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符尧,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环保政策,E-mail:fuyao@cueb.edu.cn

  • 中图分类号: F759,X36

Conflicts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China: Research Progress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 摘要: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优化调整中,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系统梳理并科学认识这些冲突对优化自然保护地政策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周边县域发展之间的冲突、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冲突以及自然保护地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之间的冲突。在县域发展视角,相关研究集中于保护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在社区发展视角,保护地社区的人与野生动物冲突、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以及文化认同冲突备受关注;在政策视角,主要研究土地权属政策以及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政策的冲突。基于已有研究,文中提出了缓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的策略,包括创新自然资源保护和使用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体系、重构自然保护地文化价值体系和建立健全社区共管体制。
  • [1] 王琦, 王辉, 虞虎. 制度空间视角下自然保护地与人类活动的冲突与协调: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22,44(10):2125 − 2136.
    [2] 朱鹤, 刘家明. 旅游导向下自然保护区外围区空间演变: 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3,38(4):918 − 933.
    [3] 苏红巧, 苏杨, 林翰哲. 国家公园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 以上海生态之城建设为例[J]. 环境保护,2020,48(15):49 − 54.
    [4] 余青, 魏宇. 旅游导向型城镇化RIS模式及实践应用: 以温州雁楠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33 − 41.
    [5] DUAN W, HOGARTH N J, SHEN J Y. Impacts of protected areas on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the giant panda biosphe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J].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21, 36(1/2):27 − 51.
    [6] LIU Y J, ZOU X T, CHEN J, et al. Impacts of protected areas establishment on pastoralists’livelihoods in the Three-River-Source Reg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Land Use Policy, 2022, 115:106018. DOI: 10.1016/j.landusepol.2022.106018.
    [7] 蔡晓梅, 苏杨. 从冲突到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家公园的制度逻辑[J]. 管理世界,2022,38(11):131 − 154.
    [8] 王智, 柏成寿, 徐网谷, 等.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及挑战[J]. 环境保护,2011(4):18 − 20.
    [9] 李群绩, 王灵恩.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05 − 2117.
    [10] URGENSON L, SCHMIDT A H, COMBS J, et al. Traditional livelihoods, conservation and meadow ecology in Jiuzhaigou National Park, Sichuan, China[J]. Human Ecology, 2014, 42(3):481 − 491. doi: 10.1007/s10745-014-9650-z
    [11] 高妍, 冯起, 李宗省.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 生态学杂志,2022,41(6):1197 − 1204.
    [12] 胡官正, 曾维华, 马冰然. 保护地区域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路线图: 以三江源地区为例[J]. 生物多样性,2022,30(2):169 − 179.
    [13] 唐小平. 国家公园规划制度功能定位与空间属性[J]. 生物多样性,2020,28(10):1246 − 1254.
    [14] 马奔, 温亚利.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现状及经验启示[J]. 生态学报,2022,42(8):3082 − 3092.
    [15] 苏凯文, 任婕, 黄元, 等. 自然保护地人兽冲突管理现状、挑战及建议[J]. 野生动物学报,2022,43(1):259 − 265.
    [16] 程一凡, 薛亚东, 代云川, 等.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兽冲突现状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J]. 生态学报,2019,39(4):1385 − 1393.
    [17] 徐建英, 桓玉婷, 孔明. 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农地特征及影响机制[J]. 生态学报,2016,36(12):3748 − 3757.
    [18] 张忠义, 胡宇轩, 陈俊峰, 等. 中国亚洲象保护与农村社区发展协同问题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22,35(3):106 − 111.
    [19] MESSMER T A. The emergence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management: turning challenges into opportunities[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00, 45(3/4):97 − 102.
    [20] CUI Q M, REN Y J, XU H G. The escalating effects of wildlife tourism on human-wildlife conflict[J]. Animals, 2021, 11(5):1378. DOI: 10.3390/ani11051378.
    [21] 徐增让, 郑鑫, 靳茗茗. 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冲突及协调: 以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J]. 科技导报,2018,36(7):8 − 13.
    [22] 赵晓娜, 刘峰贵, 陈琼, 等. 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对野生动物容忍度研究[J]. 野生动物学报,2022,43(2):463 − 470.
    [23] XU J Y, WEI J Y, LIU W H. Escalating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n the Wolong Nature Reserve, China: a dynamic and paradoxical process[J].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9, 9(12):7273 − 7283. doi: 10.1002/ece3.5299
    [24] 田书荣, 刘超, 桂小杰, 等. 基于威胁因素的集体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分析: 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野生动物学报,2019,40(2):403 − 412.
    [25] 刘阳, 赵振斌, 李小永, 等. 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感知冲突的空间响应及形成机制: 以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地理科学,2022,42(3):401 − 412.
    [26] 朱波. 生命共同体理念下云南自然保护区与民族社区关系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4):6 − 10.
    [27] 马永欢, 黄宝荣, 林慧, 等. 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 生态经济,2019,35(9):182 − 186.
    [28] SONG Z J, ZHOU W, GAO L. Development of Giant Panda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J]. 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21, 36(1/2):1 − 25.
    [29] 段伟, 江怡成, 欧阳波. 社区生计与自然保护区冲突趋势: 基于农户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差异[J]. 资源科学,2022,44(6):1267 − 1279.
    [30] 李一丁. 整体系统观视域下自然保护地原住居民权利表达[J]. 东岳论丛,2020,41(10):172 − 182.
    [31] 肖练练, 刘青青, 虞虎, 等.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的国家公园社区调控研究: 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J]. 生态学报,2020,40(20):7277 − 7286.
    [32] 刘阳, 蔡小英, 修新田, 等. 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22,42(3):329 − 336.
    [33] 鲁冰清. 论共生理论视域下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实现[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37 − 46.
    [34] 何思源, 王博杰, 王国萍, 等. 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与产业发展[J]. 生态学报,2021,41(23):9207 − 9215.
    [35] 谭伟福, 安辉, 谭夏妮. 为什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要回迁: 以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为例[J]. 生物多样性,2016,24(6):729 − 732.
    [36] 赵智聪, 杨锐. 中国国家公园原真性与完整性概念及其评价框架[J]. 生物多样性,2021,29(10):1271 − 1278.
    [37] HE J, GUO N. Culture and parks: incorporat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to conservation in the Tibetan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J]. Ecology and Society, 2021, 26(3):12. DOI: 10.5751/ES-12572-260312.
    [38] 陈红梅, 王智. 怎样看待和处理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J]. 环境保护,2011(4):27 − 29.
    [39] 李敏, 周红梅, 周骁然. 重塑国家公园集体土地权利结构体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2):88 − 95.
    [40] 李款, 李发祥.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管理探讨[J]. 生物多样性,2022,30(1):143 − 147.
    [41] 李若山, 贾卫国.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对社区经济的影响[J]. 林业经济问题,2020,40(5):455 − 463.
    [42] 沈兴菊, 刘韫. 国家公园门户社区旅游发展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美国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J]. 民族学刊,2021,12(12):23 − 29.
    [43] 陈东军, 虞虎, 钟林生, 等. 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区域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以神农架林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23,45(2):417 − 42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4-16
  • 修回日期:  2023-05-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5-23
  • 刊出日期:  2023-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