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6卷  第4期

2023 年 4 期目录
2023, 36(4): 1-2.
摘要:
专题论述
中国林长制改革的底层逻辑与发展历程及深化策略
侯方淼, 林煜国, 周珊, 张洋, 吴成亮
2023, 36(4): 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0.y
摘要:
林长制从纵向整合党政资源、横向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完善了林业治理体系,从而有效解决新时代新形势下林草资源保护与发展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创新。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林长制的政策文件,并进一步探究林长制改革的底层逻辑、发展历程和深化策略。文中根据演进时序将林长制的实施划分为典型地区率先实践、国家政策积极推动以及全国各地全面推行3个阶段,从底层逻辑角度和制度绩效方面剖析林长制的核心议题,总结林长制现存问题,从压实主体责任、落实部门沟通协调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强化目标考核3个角度提出林长制改革的深化策略。
共生理论视域下人与野生动物共生困境及破解路径—以中国西双版纳地区为例
刘思芮, 窦亚权, 李娅
2023, 36(4): 9-1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6.y
摘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野生动物的相处方式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实现两者共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目标。文中以中国西双版纳地区为例,分析人与野生动物共生存在的困境,如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不足、政府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到位、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冲突频繁且损失严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面临威胁等共生单元困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政策体系不完善、致害补偿制度不健全等共生环境困境,以及人与野生动物互惠共生模式难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等共生模式困境;针对存在的困境,结合共生理论,提出了建设长效发展的共生单元、塑造适宜完善的共生环境、构建互惠互利的共生模式等破解路径,以期推动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达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原樱其, 朱仁超, 杨宇, 余爱华
2023, 36(4): 15-2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5.y
摘要: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碳循环过程成为热点研究课题。土壤是植物生存、发展和碳循环的重要载体,土壤呼吸则是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因素。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具有不同特性,且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也各有差异。文中以草地、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各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1)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对上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均可产生影响;2)草地管理模式、草地退化等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3)采伐方式、火烧程度、凋落物输入等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4)物种入侵和土壤盐度与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相关性较高。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提供参考。
盐胁迫下植物根系特征及其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王明睿, 杨升, 刘星, 陈秋夏
2023, 36(4): 22-2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9.y
摘要:
盐胁迫是一种常见的逆境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地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获取养分,植物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提供养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根系—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为更好地了解并应用微生物,深入探究盐胁迫下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和根系微生物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改善盐碱地土壤环境。文中就盐胁迫下植物根的各项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植物不同种类及不同根系生态位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耐盐菌种的筛选鉴定和开发进行总结分析,综述植物抗盐机制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盐碱环境下共生微生物在盐碱土壤改良及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以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结构调控对人工用材林生长及生理生态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曲冠博, 贾黎明
2023, 36(4): 28-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1.y
摘要:
结构调控是人工用材林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通过间伐进行密度调控以及通过修枝进行树体管理。间伐与修枝作为2项重要的结构调控措施,广泛应用于人工用材林的培育与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并提高出材品质,对用材林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冠层结构、生长、干形材质等方面综述目前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阐述分析了结构调控在生理生态过程上的作用机理,并从间伐与修枝耦合效果、结构调控作用机理分析、结构调控模型构建等方面对未来开展人工用材林结构调控理论与技术创新进行了展望。
园林树木风振及其抗风性研究进展
张德顺, 陈陆琪瑶, 陈莹莹, 李屹楠, 郭丽, 姚鳗卿
2023, 36(4): 35-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6.y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风灾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受到极端大风灾害影响最多的国家之一,园林树木的生态安全和城市绿化的体系健康面临着巨大挑战。文中在对国内外关于树木与风的相互作用、树木风振机理、树木抗风性评价等方面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目前抗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绿化强风响应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为城市树种精准选择、群落配置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可持续维系提供技术对策。
菌根食用菌培育研究进展
吴久春, 孙学广, 冯万艳
2023, 36(4): 42-4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2.y
摘要:
菌根食用菌(EMF)是一类可以食用和药用的大型真菌,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类群。作为林木的共生真菌,EMF必须与宿主根系建立共生关系后才能完成生活史,因而无法像腐生菌一样实现人工栽培。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在EMF的生理生化、共生机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原始林管理和保护、种植园建立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有关EMF的栽培还在持续探索中。文中通过分析EMF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综述EMF驯化与栽培的最新研究进展,围绕现有森林自然产出的EMF人工保育促繁、基于EMF菌根苗营建人工种植园的半人工栽培的研究现状,以及EMF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相应对策,以期为EMF的培育促繁提供理论依据。
森林火灾产物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响应机制研究
王何晨阳, 高仲亮, 曹宇飞, 于闻天, 王秋华, 周汝良, 赵璠
2023, 36(4): 47-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4.y
摘要:
全球极端气候变化显著,高温干旱天气增加,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影响生态环境稳定。林火及火后产物作为外源刺激会促进或抑制植物种子的萌发,不同萌发状态影响火后生境质量恢复。文中梳理森林火灾产物与种子萌发实验研究,阐述林火产物组成及物化作用,分析热激、烟熏和火烧灰刺激下不同科属种子发芽率的变化,探究森林火灾产物对植物种子萌发机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总结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响应状态,以期为制定森林火后生境恢复及树种更新策略提供参考。
心材形成时空规律研究进展
孙余丹, 崔之益
2023, 36(4): 54-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3.y
摘要:
心材对树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功能及木材价值均有重要影响。文中从心材形成的起始时间、发生季节及径向与轴向变异等方面,梳理近30年国内外关于心材形成时空变化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材形成的起始时间及判断依据、秋冬季是心材形成旺盛期的季节规律、心材径向形成与树木径向生长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心材宽度方位差异的原理以及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的心材径向形成速率与稳定边材宽度的差异规律,提出解释2种心材轴向变异模式的新理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后续心材形成、树木生理生态功能及木材定向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木材渗透性及其物理改善方法研究进展
王箫笛, 杨琳
2023, 36(4): 59-6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8.y
摘要:
木材是绿色环保可再生材料,固碳、降碳优势明显;但部分木材渗透性差,极大制约了木材的干燥、改性、浸渍处理等后续加工。改善木材渗透性可以节省加工成本,降低加工难度,有效提高木材的性能和功能。木材渗透性的物理改性方法是指通过外力破坏木材的薄弱结构,因其属于环境友好型且效率较高,近些年的研究也相对较多。文中总结了木材渗透性的影响因素(木材结构、加工工艺、流体性质)及改性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微波处理、超临界CO2处理、超声波处理等物理改性方法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物理改性方法之间的差异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未来关于木材渗透性物理改性方法研究的潜在领域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木材渗透性改善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木塑复合材料老化机理及耐老化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张晓敏, 王欣, 胡建鹏
2023, 36(4): 64-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7.y
摘要:
木塑复合材料在使用环境中会发生老化降解,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解析木塑复合材料的老化机理、提升其耐老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老化测试方法的角度综述木塑复合材料在自然老化、湿热老化、热氧老化、光老化、溶液老化、霉变腐朽菌老化以及冻融循环老化过程中的老化机理,从化学添加剂、物质填料以及其他工艺方式3个方面综述木塑复合材耐老化性能提升的途径,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木塑复合材老化降解机理、提升耐老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家具结构疲劳测试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罗梦瑶, 胡文刚, 刘元强, 叶交友, 徐伟
2023, 36(4): 70-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9.y
摘要:
文中从家具结构疲劳研究对象及影响因素、疲劳测试标准、判定准则与预测方法等方面概括、分析了家具结构疲劳测试与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并阐明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得出:1)研究对象较为集中,主要以整体家具或家具构件为测试与分析对象,缺乏对家具节点疲劳松动演化的深入研究。2)家具疲劳测试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考虑不同接合方式及家具种类,以应对日益更新的家具产品。同时,国内外家具疲劳测试标准在测试方法上存在差异,欧美标准主要采用渐进式加载方法,而国内标准则采用固定式加载方法。3)家具疲劳分析及预测方法主要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回归分析得到疲劳寿命曲线,预测方法局限于相同的测试条件。应系统阐明家具节点的疲劳损伤演化机制,考虑家具常见使用行为(载荷工况),并基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构建准确度更高的家具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刨花板品质智能控制与检测发展综述
周海燕, 喻炜, 张茗傲, 刘英, 杨雨图, 习爽, 谢超, 沈胤熙
2023, 36(4): 75-7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0.y
摘要:
在国家“十四五”战略和“双碳”目标的共同引领下,刨花板产业蓬勃发展。将智能技术融入刨花板产业装备,实现刨花板生产检测智能一体化,提升刨花板智能装备水平,是促进刨花板工业增产和提质的有效手段。文中分析刨花板的质量缺陷和成因以及对应的生产工段,综合阐述在生产上易影响产品质量的施胶工段和热压工段的智能控制方法以及对刨花板密度和外观的先进检测技术,总结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并从刨花板生产控制、产品检测、设备在线监测及智能生产线等方面对刨花板工业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刨花板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各国林业
基于国家公园建设的中国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张鸿, 李莉
2023, 36(4): 80-8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3.y
摘要:
从国家公园建设的背景和实践出发,探讨林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梳理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在根基保护、科学布局、管理优化3个方面为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良好机遇;而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国家公园中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区和谐,进而可以促进国家公园健康发展。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包括进行文化遗产清查和评估、支持传统林业产业发展、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原住居民权益融合以及借助国家公园名片塑造林业文化遗产品牌。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可结合实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从制度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生活性保护以及教育性保护4个方面入手和实施。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析—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马国勇, 刘欣
2023, 36(4): 87-9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3.y
摘要: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创新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文中识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利益相关者,剖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构建“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关于中国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田静诺, 许倩, 周冠武, 周宇
2023, 36(4): 94-10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7.y
摘要:
木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与木业的交叉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支,因木材长久的使用历史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中国部分地区,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文中对中国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旨在为推进木文化创意产业更好发展及木材与木制品产业今后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我国油茶果采摘设备研究进展
甄乾广, 何萌, 王金鹏, 陈青, 周宏平, 蒋雪松
2023, 36(4): 101-10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54.y
摘要:
为了应对油茶果采摘劳动力短缺、采摘效率低等问题,文中分类综述目前国内已研制的油茶果采摘设备,对其采摘效率、花苞损伤率、采净率等进行总结概括;通过对一些典型采摘设备的分类对比发现,目前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普遍存在采摘效率低、花苞损伤严重和无法适应复杂的采摘环境等问题;介绍了复杂环境下基于深度学习的油茶果识别算法;并针对提高采摘效率、适应采摘环境和提高油茶综合效益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如多光谱预测、农机农艺融合和采摘设备创新性研究等;最后,对油茶果机械化采摘设备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和参考依据。
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研究进展与缓解策略
符尧
2023, 36(4): 107-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2.y
摘要: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优化调整中,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系统梳理并科学认识这些冲突对优化自然保护地政策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周边县域发展之间的冲突、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冲突以及自然保护地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之间的冲突。在县域发展视角,相关研究集中于保护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在社区发展视角,保护地社区的人与野生动物冲突、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以及文化认同冲突备受关注;在政策视角,主要研究土地权属政策以及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政策的冲突。基于已有研究,文中提出了缓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矛盾冲突的策略,包括创新自然资源保护和使用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体系、重构自然保护地文化价值体系和建立健全社区共管体制。
美国国家公园景观视觉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
乐志, 邵程袭, 钟莺
2023, 36(4): 114-12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5.y
摘要:
国家公园保护着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文中以美国国家公园景观视觉资源管理系统的形成及发展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百年发展过程中5个阶段面临的不同威胁、对应措施和不足;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视觉资源管理体系的4个重要经验,包括景观视觉资源政策法规保障、建立统一的管理框架、注重科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形成丰富的合作管理层次。针对当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视觉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4点建议:1)拟定国家公园景观视觉资源专项法案;2)构建景观视觉清单;3)强化科研对视觉资源管理的支撑;4)加强视觉资源清单基础上的多层次合作。
美国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发展经验及启示
潘恺晨, 张玉钧
2023, 36(4): 121-12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4.y
摘要:
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发展的重要窗口。探索并推动入口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经过150多年的实践,在入口社区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很好地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功能。鉴于我国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正处于探索时期,文中选取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发展较早的美国,从立法保障、规划引导、多方支持、全面发展、生态管理5个方面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发展提供借鉴,有助于促进我国国家公园内外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生态成果。
问题探讨
认购林业碳汇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问题探析
邹丽梅, 任玲羽
2023, 36(4): 127-1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2.y
摘要:
以认购林业碳汇的方式来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契合了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并能避免当事人在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时可能面临侵权地现实条件不允许或者个人修复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受损生态环境无法直接修复时,在符合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司法机关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认购经核证或经各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林业碳汇的形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以达成生态修复目的。这种替代履行应遵循认购程序,并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为防止生态修复赔偿金被不当使用,应建立生态环境评估机制、林业碳汇认购资金管理制度,通过设立银行专项账户、明确资金使用程序对认购金进行管理,并加强对认购资金的监督,从而增强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森林是粮库”视角下中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李芷萱, 杨晨钰婧, 王萌睿
2023, 36(4): 132-1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61.y
摘要:
打造森林“粮库”是端稳中国饭碗、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有效手段。充分挖掘森林的“粮库”潜力需从森林食品产业入手,站在大食物观的角度讨论其发展问题。文中在概述中国森林食品开发潜力、供给特点、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进行再认识,进而明晰其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森林食品产业顶层设计、推进森林食品产业规模化建设、构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代化格局3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专著述评
迈向绿楔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评Green Wedge Urbanism: History,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e
贺兰馨, 李志明
2023, 36(4): 137-137.
摘要:
观赏植物的综合生态效益及对人身心的影响—评《观赏植物改善人居环境综合效益研究》
曹琦
2023, 36(4): 138-139.
摘要:
森林康养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路径—评《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篇》
全俞霖, 邱守明
2023, 36(4): 140-141.
摘要:
国有林场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探索—评《广西国有林场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赵建坡
2023, 36(4): 142-143.
摘要:
森林色彩的特性与景观营造—评《森林色彩研究》
卢琳琳
2023, 36(4):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基于生态修复的宜宾五粮山景观规划设计
2023, 36(4): Ⅰ-Ⅰ.
摘要: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林提升设计
2023, 36(4): Ⅱ-Ⅱ.
摘要:
基于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023, 36(4): Ⅲ-Ⅲ.
摘要:
蓝绿健康视角下的龙潭溪滨水森林康养带规划设计
2023, 36(4): Ⅳ-Ⅳ.
摘要:
“林海听涛”−基于长白山文化特色的林场驿站景观设计
2023, 36(4): Ⅴ-Ⅴ.
摘要:
房山常乐寺迁移保护与景观规划设计
2023, 36(4): Ⅵ-Ⅵ.
摘要:
热带植物生态庭院景观设计
2023, 36(4): Ⅶ-Ⅶ.
摘要:
文旅视野下的乡村改造−南平市印象花园岭设计
2023, 36(4): Ⅷ-Ⅷ.
摘要:
乡村研学教育基地景观设计
2023, 36(4): Ⅸ-Ⅸ.
摘要:
“榕乡情”−美丽乡村社区保护景观设计
2023, 36(4): Ⅹ-Ⅹ.
摘要:
基于乡土建筑改造的乡村振兴研究院建筑与景观设计
2023, 36(4): Ⅺ-Ⅺ.
摘要:
“竹骨清风”−热压塑形竹制躺椅设计
2023, 36(4): Ⅻ-Ⅻ.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