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6卷  第3期

2023 年 3 期目录
2023, 36(3): 1-2.
摘要:
专题论述
小规模人工林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综述
李睿达, 任林静, 郑华, 李若男, 欧阳志云
2023, 36(3): 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1.y
摘要:
全球林区与贫困区存在高度的空间重叠,然而已有研究对于人工林可否有效支撑林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存在不同的观点。系统了解国内外研究中人工林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有助于推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山区农户福祉提升。文中通过综述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种植、经营、管理的小规模人工林与农户生计关系的文献,分析小规模人工林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后果的影响;探讨人工林经营管理方式、土地政策、市场波动、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人工林与农户生计关系的调控作用;并基于以往研究构建了小规模人工林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框架,强调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多维福祉构建小规模人工林影响评估体系和动态作用路径,复杂变动环境下人工林系统与农户生计系统互馈机制,人工林管理多尺度调控机制,多环节的农户参与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国际林业碳汇基金运作模式研究与启示
蒋欣强, 彭红军, 苏世伟
2023, 36(3): 9-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2.y
摘要:
林业碳汇基金是国际碳金融市场重要的投融资工具,有效地促进了全球碳汇项目的开发和运作,对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文中从其设立及管理模式、融资模式、投资模式、收益分配模式、风险控制模式5个方面整理总结国际林业碳汇基金的发展经验;分析中国林业碳汇基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包括气候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林业碳汇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基金运作模式单一、碳汇价格低廉、专业人才匮乏等;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和国内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基金发展的建议:健全气候政策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基金运作模式、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区块链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刘江, 赵荣, 陈绍志
2023, 36(3): 16-2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0.y
摘要:
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林业智能化水平、拓宽生态保护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林业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优势,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挖掘区块链的研究热点,概述了区块链在林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并结合区块链普适性、多元化的技术特征分析了区块链在森林资源监测、数据管理以及森林生态产品质量保障、价值转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创新方案。
竹产品生命周期中碳足迹研究
龙超, 王光玉, 鲁德, 江京辉, 潘春豫, 翟洪波, 黄克标
2023, 36(3): 22-2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4.y
摘要:
竹子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会转移存储在竹产品中,并在产品碳足迹中以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形式被扣除。目前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甚少,且多集中在竹林培育经营阶段的碳固定,忽略了竹产品的碳转移和碳存储。文中简要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估(LCA)的碳汇计量标准,通过分析主要工程竹产品碳足迹研究结果发现:1)在LCA碳足迹评价标准中,以ISO14067和PAS2050应用最广;两者在目的和范围、抵消、数据和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一致,在分配和产品比较上存在不同。2)竹产品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能源结构和加工能耗、运输方式、使用添加材料、加工工艺及产品寿命。3)因加工工艺、能源结构、分析标准和方法、功能单位、系统边界不同,不同类型竹产品碳足迹的评估结果之间难以直接比较,可以通过减少重组竹竹单板生产阶段和胶合层积竹竹条制备阶段的电力和能源消耗减少其碳足迹。4)手工竹工艺品因运输和包装中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碳足迹偏高。研究结果将为双碳背景下增加产品碳封存、调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碳纳米管在植物繁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曹凡, 吴玲, 谷青青, 徐秋霞, 黄欣, 李玉娟
2023, 36(3): 28-3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2.y
摘要: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在试验反应中改变化学进程和生物结构的功能。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碳纳米管已经在多个方面有效应用,包括植物种子处理、生长激素调节、光合作用促进、植物叶面肥增效、纳米生物农药研发和植物营养液消毒等。在植物繁育方面,碳纳米管在植物病理和无性快繁等方面仍具有极高的潜在价值有待开发。文中阐述了碳纳米管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及除菌方面的应用,并且探讨了碳纳米管在植物繁育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方向,阐明碳纳米管在人工种子制备、植物抗逆培育和倍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碳纳米管的植物繁育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城市森林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杨文越, 冯小宇
2023, 36(3): 33-3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0.y
摘要:
城市森林是应对气候变化、缓解生态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同时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效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森林建设起步较早,在规划政策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值得分析和借鉴的经验。文中以纽约、温哥华、伦敦和墨尔本为例,对其城市森林发展路径与特色、规划经验和管理模式进行梳理和归纳,可在转变城市森林发展模式、优化森林治理方式以及构建城市森林数据库和后期响应机制平台等方面为我国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城市绿地蝶类多样性特点及其影响要素
袁迪, 张喆, 高敏, 李兰英, 单新钰
2023, 36(3): 39-4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8.y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的考验。蝶类作为环境监测的有效指示物种,可以对城市绿地内微气候的改变做出快速反应,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蝶类多样性与城市绿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从植被因素、空间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4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蝶类群落的影响要素,可为构建适宜蝶类栖息的城市绿地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蝶类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园林城市提供参考。
智能控制在木材加工和林业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思晗, 张长青
2023, 36(3): 45-5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6.y
摘要:
近年来智能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机器人控制领域,旨在解决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的高度非线性、模型不精确和复杂任务要求等控制问题。将智能控制应用于木材加工过程和林业机器人相关的控制系统中,能够克服传统控制的弊端、改善系统控制品质,显著提升木材加工及林业生产效率。文中概述智能控制在木材干燥、刨纤板施胶、中纤维板热压过程控制和林业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智能控制在木材加工和林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促进林业向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方向的产业升级。
光响应型发光透明木材研究进展
贾里童, 郭明辉, 杜文鑫, 马玺坤
2023, 36(3): 51-5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3.y
摘要:
透明木材因其制备简单、绿色环保、高强高韧以及高透光、高雾度的特殊性质而备受人们关注,在光电器件、绿色照明、节能建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向透明木材中负载发光物质得到一种具有光响应发光特性的新型木质基复合材料,成功拓展了透明木材在光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有助于木材的高赋值、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文中从透明木材的透光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了光响应型发光透明木材的响应机制、制备过程和相关应用;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应主要集中在对碳点发光机理的研究、聚合物协同作用的深化以及大尺寸制备工艺的探索上,以期为光响应型发光透明木材的工业化发展提供思路。
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喻炜, 周海燕, 刘英, 杨雨图, 习爽, 谢超, 沈胤熙
2023, 36(3): 58-6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7.y
摘要:
随着人造板进出口量逐年递增,该行业快速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林业资源,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对人造板进行检测评估。文中综合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人造板缺陷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性能检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阶段各项试验探究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人造板无损检测发展提供参考。
单板缺陷自动化修补技术研究进展
杨松, 王宝金, 沈锦桃
2023, 36(3): 63-6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5.y
摘要:
单板是制造胶合板的基本单元,但存在着死节、活节、空洞、裂缝等多种缺陷,直接影响着胶合板的质量和性能。通过单板修补能去除单板缺陷,提高单板等级、质量和利用率,从而提升胶合板的质量和性能。文中介绍了单板缺陷修补工艺从“先挖后补”到“同步一体化挖补”的发展过程,阐述了2种工艺的技术原理及特点;指出后者在生产效率和挖补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已得到普遍应用;着重概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单板缺陷自动化检测技术和基于数控技术的相关自动化修补设备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目前单板缺陷的检测、识别、定位已逐步实现计算机化,切除缺陷、切取补片和嵌入补片已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单板的进给已实现数控化。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单板缺陷检测算法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鲁棒性和针对不同树种单板缺陷的泛化能力,单板数控进给路径的最优规划,挖补冲头刃口角度和耐用度,以及单板挖补残料的资源化利用。
各国林业
我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的社区参与研究
王鹏, 马婷, 李楠
2023, 36(3): 69-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7.y
摘要:
我国国家公园内部与毗邻区域人口众多,社区发展已成为影响国家公园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的社区参与是当前中国建设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亟需面对的重要问题。文中在梳理国外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现状,从社区参与主体、社区参与过程、社区参与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双阶属性刍议
张小鹏, 张天星, 闫颜, 王梦君
2023, 36(3): 75-8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9.y
摘要:
特许经营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目前较少有从法律层面系统阐述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性质的论述出现。受“双阶理论”的启发,文中将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析分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协议”2个阶段:行政许可为前置阶段,主体内容是特许经营权的出让,需要通过招标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决定;行政协议是后置阶段,包括特许经营协议的签订、履行和监督等。前置许可阶段是一种纯粹行政行为,后置协议阶段是一种公私混合行政行为;前置阶段是后置阶段的生效条件,但后置阶段不一定对前置阶段效力产生影响。当下,关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双阶属性的认定仍存在某些障碍,需要通过立法等形式予以进一步明确。
国外国家公园开展户外运动的准入机制经验及启示
杨立彬, 褚依丹, 张畅, 丛丽, 李奕
2023, 36(3): 81-8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21.y
摘要:
引导和规范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户外运动发展,有助于满足践行“生态文明”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双重需求。为进一步研究国家公园户外运动准入机制,文中在总结美国、加拿大、智利、德国、英国、芬兰、日本、新西兰8个国家的国家公园户外运动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举措基础上,重点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和日本国家公园为对象,归纳其管理经验和市场准入管理机制。研究发现:纵向上,国外国家公园户外运动准入机制形成了“国家宏观把控—地方主导落实”的多层级管理,具体分国家主导、地方主导、国家和地方共同主导3种类型;横向上,以美、英、日3国为例,国家公园户外运动准入管理机制都形成了针对商业经营、访客、第三方等主体的系统管理规定。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户外运动在国外国家公园的有序进入,可为我国国家公园户外运动准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美国国家公园无障碍游憩发展经验及启示
高云, 张玉钧
2023, 36(3): 90-9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9.y
摘要:
国家公园具有全民公益性,保障残障人士在园内的合法权益,改善并丰富其游憩体验,既是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能够提高国家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中在梳理美国国家公园无障碍游憩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法律标准体系、管理组织机制、服务管理能力、游憩空间规划、社会文化氛围5个方面对其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我国国家公园无障碍游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借鉴成熟经验并结合现实状况,在完善法律体系、提升管理服务、加强规划建设、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从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专业、友好包容的国家公园无障碍游憩体系。
国外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典型经验及政策启示
徐来仙, 何友均, 宁攸凉, 刘江, 张珂, 刘铮奇, 吴良笑
2023, 36(3): 96-10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0.y
摘要:
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是增强国有林发展动力、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实践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有效制度供给滞后、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欠健全、有偿使用方式创新不足、支撑保障体系残缺等突出问题。文中以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4个典型国家为对象,梳理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的范围、方法、形式、管理监督及科技手段等典型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6点政策启示:1)出台国家层面的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建立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收益分配机制;3)建设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数字化平台;4)拓展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范围,创新有偿使用方式;5)完善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监督机制;6)加强国有森林资源经营单位能力建设。
打击大宗农林商品贸易毁林国际立法比较
张曦, 陈勇, 毛香懿
2023, 36(3): 103-10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3.y
摘要:
毁林和森林退化是造成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是极其重要的生态资源。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森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由大宗农林商品贸易引发的毁林问题已逐渐成为环保领域的新热点。文中对英国、美国、欧盟出台的相关法案进行对比,总结当前国际社会打击大宗农林商品毁林的立法进展、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预期的执法目标等,并针对下一步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大宗商品零毁林供应链建设以及应对发达国家的立法挑战提出政策建议。
国内外木线条重要标准比较研究
虞华强, 安鑫, 李晓玲, 张训亚, 赵有科
2023, 36(3): 109-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41.y
摘要:
我国是木线条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研究对比国内外木线条标准的目的是防止木线条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木线条的生产和出口贸易,也为我国木线条标准的修订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文中分别对我国与英国、美国等木材工业发达国家木线条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在范围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异同。我国国家标准的适用对象是室内用实木线条和人造板线条,对木线条的漆膜性能要求、人造板木线条的胶合性能和检验方法都做了规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英国标准主要规定了室内和室外用实木线条的技术要求,在适用树种的推荐、实木线条的等级划分和安装等方面有较多可供借鉴之处;美国标准主要规定了室内和室外用工程木线条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其对木线条基材的耐候性、线性膨胀、抗弯强度、钉头拉穿等性能的要求在我国国家标准中都没有规定,可供我国借鉴。
日本森林保险市场化经营经验及启示
刘丰波, 刘倩霓, 俞晗, 文彩云, 戴永务
2023, 36(3): 114-12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6.y
摘要:
森林保险是重要的林业风险管理方式。自2009年开展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以来,我国森林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其进一步发展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亟需找到从政策推动进入到市场选择的途径。日本是林业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森林保险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森林保险体系,在国营森林保险的基础上较好地实现了“市场化运营”,对我国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经营”的森林保险运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分析日本森林保险的产品内容、保险金额、保险费、投保和理赔等,从风险区划、产品体系、保费优惠和保险金额标准等方面总结其对我国森林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问题探讨
中国细分林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分析
肖艳, 童威, 王泽彬
2023, 36(3): 121-12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8.y
摘要:
文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对12个细分类别下的中国林产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纳入双边贸易国家的国内市场因素,将双方国内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变量引入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变量符合研究预期,并显示出良好的显著性,但也有多个变量回归结果显著而与研究预期相反。从中国林产品进口来源国的地理属性、各类林产品的加工特征、运输方式和消费习惯等角度,分析其原因如下:中国政府严格的林业产业政策和贸易干预政策对不同林产品的回归结果产生了深刻影响。该研究从贸易的角度佐证了中国林业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且共同作用效果显著,即实现了减少国内林木原材料出口、降低初级加工类林产品出口、减轻林木产品初级加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和切实延长林业产业链的目标。因此,继续坚持现行林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将促进中国林产品进口,从而实现对国内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生态银行”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机制
吴翔宇, 李新
2023, 36(3): 128-1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35.y
摘要:
作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代表之一,福建省南平市借助“生态银行”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创新发展之路。“生态银行”究竟是一种无法复制的特例,还是可推广的参考样本值得思考。文中引入价值网理论和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典型案例,探索“生态银行”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依据;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多方利益主体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共创卓越顾客价值的结果,“生态银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价值网中关系、能力、价值的具化,且以此完成“资源—资产—资本”转化过程,顺昌“森林生态银行”的成功得益于其凭借独特的禀赋条件构建出具有南平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价值网,可为自然资源富集但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专著述评
森林体验的产品设计与经营管理—评《森林体验理论与实践》
黄振彬
2023, 36(3): 135-135.
摘要:
小树木大历史—评《木材与文明:一部树木塑造的人类史》
张鸿, 李莉
2023, 36(3): 136-137.
摘要:
生态文化视角下森林文化价值的构成与评估—评《森林文化价值及评估方法研究》
郭薇薇
2023, 36(3): 138-139.
摘要: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基地规划设计—评《森林康养规划设计》
耿建蕾
2023, 36(3): 140-141.
摘要: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有效设计—评《园林景观设计视觉元素应用》
陈超淼
2023, 36(3): 142-143.
摘要:
休闲旅游背景下空中森林步道的规划与设计—评《空中森林步道设计理论探析—森海林端漫步》
王丽梅
2023, 36(3):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长汀罗地生态修复示范国规划设计
2023, 36(3): Ⅰ-Ⅰ.
摘要:
乡土树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23, 36(3): Ⅱ-Ⅱ.
摘要:
乡土树种对节白蜡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23, 36(3): Ⅲ-Ⅲ.
摘要:
律动——社区运动公园景观设计
2023, 36(3): Ⅳ-Ⅳ.
摘要:
怡佳苑——基于互动体验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2023, 36(3): Ⅴ-Ⅴ.
摘要:
福玉桃源——老旧小区景观品质提升设计
2023, 36(3): Ⅵ-Ⅵ.
摘要:
共享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2023, 36(3): Ⅶ-Ⅶ.
摘要:
以木之名——百色市街道家具设计
2023, 36(3): Ⅷ-Ⅷ.
摘要:
虚心劲竹——竹藤休闲椅设计
2023, 36(3): Ⅸ-Ⅸ.
摘要:
π 圆竹茶几——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竹家具设计
2023, 36(3): Ⅹ-Ⅹ.
摘要:
木质材料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2023, 36(3): Ⅺ-Ⅺ.
摘要:
木质材料在陕南古镇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23, 36(3): Ⅻ-Ⅻ.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