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6卷  第2期

2023 年 2 期目录
2023, 36(2): 1-2.
摘要:
综合述评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乡村林业发展:理论机制、成效分析及政策启示
侯方淼, 李晓怡, 肖慧, 吴成亮
2023, 36(2):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2.y
摘要:
5G、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中国乡村林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但目前对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乡村林业的发展缺少深入的理论剖析与逻辑概括。文中建立了数字经济赋能林业生产—经营—产业体系的理论机制,并对其进行解析;以中国移动5G护林员、元林数字林业电商平台、漳州林业数字银行为案例,分析数字技术如何通过其多维传导路径赋能林业的数字化发展及其成效;探讨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林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推动数字经济与林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结合乡村新基建建设为林业数字化发展提供良好配套环境,以及通过提升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数字素养为林业数字化建设积累人力资本等政策启示。
专题论述
世界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香菊, 钟林生, 陈东军
2023, 36(2): 7-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4.y
摘要:
旅游管理是自然保护地管理的重要内容,适宜的治理模式是自然保护地实现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和旅游利用多重管理目标的社会条件。文中在分析自然保护地治理统计数据和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案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及其旅游治理模式,总结模式选择的特征,并提出我国模式探索的建议。研究认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治理应以政府治理为主,分类、分区域探索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因时、因地拓展多主体参与治理,旨在为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旅游管理效率、创新自然保护地多元治理提供借鉴,进而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CITES第19次缔约方大会树木物种提案评述
何拓, 曾岩, 金敖, 李开凡, 董晖, 袁良琛, 殷亚方
2023, 36(2): 14-1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1.y
摘要: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于2022年11月14日至25日在巴拿马召开了第19次缔约方大会,进一步磋商对特定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的管理和控制。大会审议了7个与树木物种相关的附录修订提案,采纳了其中的6项,将美洲和非洲的超过150种树木物种新列入附录II,并修订了附录II物种巴西苏木的注释。文中分析梳理了此次大会的树木物种相关提案,总结提案特点,提出我国树木物种履约对策,以期为我国CITES履约工作提供参考。
盐渍化土壤隔盐脱盐材料及技术研究进展
邹荣松, 陈军华, 邓丞, 武海雯, 张华新, 朱建峰
2023, 36(2): 20-2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11.y
摘要:
我国盐渍化土壤面积近1亿h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0。盐渍化土壤面积仍在不断增加,而高盐浓度是导致盐渍化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差、生物活性低的首要因素。因此,降低盐渍化土壤中的高盐浓度是盐渍化土壤治理的核心任务,也是盐渍化土壤生态治理和农林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盐渍化土壤隔盐脱盐材料及技术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基于水盐运移规律的物理隔盐脱盐材料及技术、基于离子交换和化学作用原理的化学脱盐材料及技术以及基于微生物活动的生物脱盐促生技术。文中综述盐渍化土壤隔盐脱盐材料及技术研究进展,分析这些材料及技术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作用机制,并提出未来研发隔盐脱盐材料及技术的建议,以期为盐渍化土壤高效改良技术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植物花部特征与访花昆虫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纪霜, 杨丽, 闫淑君, 叶佳伟, 廖剑威
2023, 36(2): 26-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9.y
摘要:
植物和访花昆虫是陆地生物群落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开花植物与访花昆虫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互作关系。在植物与访花昆虫的相互作用中,植物会演化出多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访花昆虫,而访花昆虫对花部特征的响应及访花行为也有利于维持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深入探究花部特征对访花昆虫种类及行为产生影响的现象和机制,文中综述了花部特征与访花昆虫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的花部特征可以分为花部构成和开花式样2个层面,不同的花部特征对访花昆虫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其中,花部构成从花的结构形态、花色、花气味、花粉和花蜜4个方面进行阐述,开花式样从开花数量、开花类型和排列方式3个方面进行阐述。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与访花昆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水文模型在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楠, 张曼胤, 王贺年, 王大安, 郭子良, 刘魏魏, 胡宇坤
2023, 36(2): 32-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0.y
摘要:
利用水文模型能概化复杂的水文现象与水文过程,输出可视化结果。水文模型的应用能够促进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由经验决断向客观可度量的循证设计转变,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文中阐述了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模型应用的发展,对比MIKE21、WASP、EFDC、Delft3D和SWMM 5个可用于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水文模型,概述各模型在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基于临岸流速、水深分布、水质和流场模拟结果的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总结水文模型在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研究前景和方向,可为湿地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提供借鉴与指导。
园林废弃有机物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研究进展
岳大然, 张嘉怡, 梁昌宝
2023, 36(2): 38-4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8.y
摘要:
有机物覆盖作为一种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城市森林土壤保育和近自然化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园林废弃有机物为研究对象,阐述有机物覆盖在城市林地土壤水分、温度、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机碳矿化、抑制杂草等生态功能方面的修复作用;分析有机物覆盖的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总结城市森林土壤修复效果与有机覆盖物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有机物覆盖过程中易忽视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机覆盖物选择与调适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园林废弃有机物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垂直绿化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研究综述
罗霜, 蔡晓毅, 郑晓娜, 王洪梅, 刘梦瑶, 潘澜
2023, 36(2): 45-5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103.y
摘要:
垂直绿化集建筑、植物、材料为一体,是调节城市微气候环境和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文中通过分析垂直绿化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研究文献,探究垂直绿化对微气候环境的4个影响机制,分析垂直绿化对周围微气候环境中温度、湿度、风速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指出垂直绿化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受垂直绿化的类型、植物特性、生长基质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垂直绿化未来研究前景和重点方向,以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火干扰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胡同欣, 史哲, 孙龙
2023, 36(2): 51-5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3.y
摘要:
分解和火干扰是森林凋落物养分循环的重要生态过程。缓慢的凋落物分解速率会促使凋落物的累积,从而导致林火发生的概率大幅提升。火干扰会在短时间内对凋落物载量、厚度以及自身的化学组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凋落物分解也会有较长时期的动态影响,可能需要几年或几十年恢复到火前的分解速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文中从火干扰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直接影和间接影响出发,阐述火这一干扰因子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相关研究应从以下3个方面实现突破:1)加强火后不同恢复年限对森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2)探究火干扰后采取不同的森林恢复方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3)了解火后副产物——黑碳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这些综述,可为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火干扰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制提供借鉴,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基于机器视觉的木材特征提取与树种识别研究综述
计恺豪, 庄子龙, 刘英, 杨雨图
2023, 36(2): 58-6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6.y
摘要:
我国是木材及木制品加工大国,近年来家具、装修等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木材加工行业的发展。由不同树种制作而成的木材材料性质与价值大相径庭,因此准确识别木材树种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传统人工识别,基于机器视觉的木材树种识别大幅度提高了准确率。文中通过分析近5年来木材识别领域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木材特征提取的相关技术与树种识别的各种方法,提出要深度融合木材的多个特征并加强各种算法间的配合使用;此外,针对机器视觉在木材树种识别中的应用普遍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的问题,提出木材树种识别应向装备数字化方向发展,以期提高木材树种识别的工作效率。
木材光老化表征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余泓琛, 彭辉, 詹天翼, 吕建雄
2023, 36(2): 63-6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102.y
摘要:
木材在户外使用过程中受到太阳光辐照易发生光老化,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在木材光老化表征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木材光老化程度需要进行多方面性能的综合评价。因此全面阐述光老化表征方法以及性能评价,有助于为不同使用环境的户外材选用提供指导。文中分别介绍了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2种表征方法,总结了在2种表征测试过程中光源、温度、雨水等环境因素对木材光老化的影响;归纳了从木材组织结构、化学组分、物理和力学性能等方面对木材光老化的评价,并提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壳聚糖性能及其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汪腾, 王磊, 郝瑞迪, 王雅梅
2023, 36(2): 69-7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97.y
摘要:
壳聚糖是一种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的天然高分子碱性多糖,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在生物医学、服装纺织、农业等领域都有不错的应用。目前,有关壳聚糖在木材保护上的利用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文中介绍了壳聚糖的性能及其在木材工业上的基本应用,重点阐述归纳了壳聚糖在木材防腐、木材阻燃、木材胶黏以及木材固色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壳聚糖在木材工业领域应用中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推动壳聚糖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家居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熊先青, 张美, 岳心怡, 许修桐, 张挺, 王兵
2023, 36(2): 74-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5.y
摘要:
大数据与中国家居制造业的融合,加速了家居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家居制造的各个环节,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引领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市场预测和分析能力。文中简述家居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内涵,对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大数据技术在家居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大数据与家居智能制造的对接模式、大数据挖掘算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引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助力家居产品设计研发、驱动家居产品柔性制造过程、提升家居企业运营过程、促生家居企业的信息化管控平台等方面对家居智能制造的提升和改变情况;结合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家居智能制造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可视化展示、数字化网络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在家居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拓展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路径、更加合理和高效地利用大数据提供借鉴与参考。
各国林业
中国林业遗产类型与地理分布
樊宝敏, 杜娟, 张德成, 杨文娟, 马国洲
2023, 36(2): 82-8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7.y
摘要:
加强我国林业遗产保护传承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摸清林业遗产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基本情况是开展林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文中在文献收集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林业遗产的类型与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形成了丰富的林业遗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勤劳与智慧。本次调查共收集到中国林业遗产信息615项,其中生态类120项、生产类248项、生活类109项、记忆类138项,每一项都是中华文化的标识和品牌。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国林业遗产的分布在区域间存在不平衡性,东南半壁占89.59%,西北地区占10.41%。林业遗产涉及的物种众多,其中具代表性的约180种,且绝大部分为中国的乡土物种,在生态、经济、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亟需加强保护、管理、传承、研究和利用。
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林业碳汇科学传播策略
宋平, 赵荣, 胡利娟, 陈绍志
2023, 36(2): 89-9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2.y
摘要:
科学传播林业碳汇的自然地理形成机制和经济社会价值及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贡献,提升公众对林业碳汇概念、技术、市场及政策的科学认知,有利于正确引导全民参与“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以及展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舆论场中的国际形象和大国担当。文中梳理了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林业碳汇在国内和国外主流媒体、新媒体及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上的传播现状,指出当前我国林业碳汇科学传播存在科学概念抽象复杂、官方主流舆论出现分歧、科学家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对外传播力不足等难点和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提出构建以科学家群体为“意见领袖”的林业碳汇科学传播体系,以及明晰林业碳汇支持政策、促进林业碳汇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强化林业碳汇知识培训和科学传播人才培养、常态化科学设置林业碳汇议题、重视开展对外传播等策略建议。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户意愿与行为研究进展及对策建议
陈琛, 王立群
2023, 36(2): 95-10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4.y
摘要:
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户是推进工程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在后退耕时代,关注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意愿与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长效机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文中对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的理论逻辑与路径;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指出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政策视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建议,可为巩固我国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优化完善后续退耕还林政策提供参考。
民国时期的国有林场建设及其历史价值
黄均霞, 王毓伟
2023, 36(2): 102-10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8.y
摘要:
我国民国时期的国有林场在发挥经济效用、培育农林人才、加强国防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文中梳理民国时期各省建立或改造国有林场的时间及基本情况;对民国国有林场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分析,即政府不断完善森林立法与制度建设、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社会学术倡导与文化传播;阐析民国国有林场建设的历史意义,指出尽管其建设成效有限,但留下了清晰定位国有林场的价值与功能、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调查研究与数据保护、深化国有林场的理念宣传与文化倡导等宝贵经验。今日的国有林场应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基础设施与经费保障,凸显生态功能,用直观的成绩不断为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
谭新建, 晏巢, 钟秋平, 万细瑞, 袁雅琪, 郭红艳, 曹林青, 王金凤, 葛晓宁, 王佳, 黄辉, 邓煌蔚
2023, 36(2): 108-1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07.y
摘要:
油茶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自2008年以来,发展油茶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我国油茶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良种、良法的推广和应用。文中概述我国油茶良种选育历程,介绍油茶良种的推广应用过程和成效,针对油茶良种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持续推进油茶良种选育、优化油茶品种选择配置、建立油茶苗木分子鉴别体系和提升良种苗木繁育应用效率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油茶良种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提供思路和参考。
芬兰林业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
陈欣, 陈勇
2023, 36(2): 114-12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5.y
摘要:
芬兰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之一,探讨其林业政策的演变与特点对于我国借鉴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围绕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以及凯恩斯主义与自由主义2个方面的主要分歧,梳理芬兰林业政策从萌发阶段(1851—1916年)到发展阶段(1917—1979年)再到成熟阶段(1980年至今)的历时态演变过程;凝练出芬兰林业政策的共时态特点:经济利益优先、适应时代变迁、鼓励公众参与;提出对我国林业政策调整的有益启示:坚持立足本国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民生福祉,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舒缓社会张力。
问题探讨
中国林业服务贸易规模核算问题探讨
杨超, 宋维明, 罗信坚
2023, 36(2): 121-12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6.y
摘要:
评估中国林业服务贸易的规模,对环境谈判、国际履约等事务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中对林业服务贸易进行了界定,构建了中国林业服务贸易的内容体系;在缺乏直接统计数据的情况下,提出了估算林业服务贸易规模的方法;结合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统计框架,分别估算了2010—2020年中国林业服务贸易的总规模,以及跨境消费、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商业存在4个大类的贸易规模;对林业服务贸易规模的估算误差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林业碳汇供给主体产权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周伯煌, 徐凌韬
2023, 36(2): 127-1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3.y
摘要: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林业碳汇作为目前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文中界定了林业碳汇供给主体的产权权益,探讨了林业碳汇供给主体产权权益保障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林业碳汇产权归属的供给主体不明、林业碳汇产权的收益权残缺以及林业碳汇计量门槛高、项目方法学尚需完善等;在剖析困境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碳汇供给主体产权权益保障的实现路径,即制定林业碳汇配套的法律法规、明晰林业碳汇产权归属的供给主体、保障林业碳汇产权收益权能的实现和完善产权权益受损救济途径等。
森林碳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亚, 黄安胜
2023, 36(2): 132-1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3.0011.y
摘要:
文中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实证分析森林碳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面板数据灰色关联模型测算森林碳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研究发现:森林碳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呈“N”型曲线;从整体上看,各影响因素与森林碳汇的灰色关联度都较高,从大到小依次为劳动要素投入、造林面积、森林采伐、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森林受灾程度;具体来看,全国4大林区森林碳汇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具有差异性。建议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森林碳汇市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助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著述评
韧性健康城市构建的社区适老性景观设计优化—评《Planning for Greying Cities: Age-friendly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
刘茜
2023, 36(2): 138-139.
摘要:
传统文学和民俗在中国园林中的体现与演变—评《活的中国园林》
金宁黎
2023, 36(2): 140-141.
摘要: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评《生态文明的“文明”之维:基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探讨》
沙紫瑶, 王浴五谷, 王浴四季
2023, 36(2): 142-142.
摘要:
以生态补偿增进农户福祉的路径研究—评《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减贫机制研究》
杨小军
2023, 36(2): 143-143.
摘要:
高校国家公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评《国家公园与绿色发展》
杨会娟, 许中旗, 杨晋宇, 陈欣
2023, 36(2):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安徽淮北中湖湿地公园湖心岛景观规划设计
2023, 36(2): Ⅰ-Ⅰ.
摘要:
基于森林康养理念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2023, 36(2): Ⅱ-Ⅱ.
摘要:
荆州市关沮滨水生态绿道景观规划设计
2023, 36(2): Ⅲ-Ⅲ.
摘要:
高桥茶文化公园景观方案设计
2023, 36(2): Ⅳ-Ⅳ.
摘要:
广州市旺村凤凰湖景观改造设计
2023, 36(2): Ⅴ-Ⅴ.
摘要:
“森林秘境”——基于地域文化的庭院景观设计
2023, 36(2): Ⅵ-Ⅵ.
摘要: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社区规划设计
2023, 36(2): Ⅶ-Ⅶ.
摘要:
繁华之外、悠然之境——上饶远泉花园展示区环境景观设计
2023, 36(2): Ⅷ-Ⅷ.
摘要:
“幻彩·悦享”——东城路景观设计
2023, 36(2): Ⅸ-Ⅸ.
摘要:
城外市井——北京北礼士西四条道路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2023, 36(2): Ⅹ-Ⅹ.
摘要:
高校中医药文化园规划及景观设计
2023, 36(2): Ⅺ-Ⅺ.
摘要:
基于生态修复的港口工业遗址景观设计
2023, 36(2): Ⅻ-Ⅻ.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