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5卷  第4期

目录
2022 年 4 期目录
2022, 35(4): 1-2.
摘要:
专题论述
影响中国林业自愿碳市场稳健发展的几个问题分析
于天飞
2022, 35(4): 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3.y
摘要:
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是中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实现林业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对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在分析中国碳市场发展所面临压力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林业碳市场自愿减排机制的发展可能;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属性、方法学选择、发展趋势3个方面进行技术阐述;针对当前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加强中国林业碳汇项目行业管理的4项措施,以期为后期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配额抵减提供政策支撑。
植物叶面吸附与吸收PM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刘宇, 张银龙
2022, 35(4):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5.y
摘要: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以PM2.5等颗粒物为载体在大气中悬浮和扩散,植物叶表面复杂的微观形态结构可以吸附PM2.5等颗粒物,对消减近地表的大气重金属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对植物叶片吸附与吸收PM2.5等颗粒物中重金属的能力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1)深入探讨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其在大气—植物系统中的化学行为关系,进一步阐述植物叶面吸附和吸收重金属的相关机理;2)大气颗粒物粒径越小,附着的重金属含量越高,但关于亚微米级颗粒物(PM1)的研究十分有限,进一步探究植物叶面对亚微米级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吸收有助于筛选更高效的城市绿化树种;3)需要从角质层厚度、结构组成等角度深入探讨角质层吸附和吸收大气重金属的差异,为实现大气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精准化和专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木麻黄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及修复研究进展
潘远智, 赵佳怡, 邬梦晞, 熊茂岑, 钟馍宇, 王鑫, 王婷
2022, 35(4): 14-1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9.y
摘要:
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植物是常绿被子植物,作为一类经济植物,其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盐碱、耐贫瘠,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沙固土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城市,木麻黄属植物不仅在园林绿化、美化中应用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修复潜力,对部分重金属累积能力强、净化效果好。文中综述近年来木麻黄属植物重金属耐性及积累特性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木麻黄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杏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进展与育种策略
胡倩, 陈莹莹, 谭晓梅, 单心悦, 杨绍彬, 王建英
2022, 35(4): 20-2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17.y
摘要:
杏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鲜果和我国5大干果树种之一。长期以来,普遍认为食用杏果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导致人们的消费热情不高,林农栽培的积极性也在降低,限制了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科研工作者对杏的研究愈发深入和具体,尤其是发现了苦杏仁苷在新冠病毒(COVID-19)等引起的肺部纤维化中起到呼吸道重建作用,人们对杏的关注度高涨。文中综述近年来杏属植物果肉中矿质营养、多酚、类胡萝卜素及杏仁中苦杏仁苷、杏仁油、杏仁蛋白、维生素等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功效和药理毒理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苦杏仁苷的医学价值;提出新时期杏的育种目标及策略;讨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通过全面系统地认识杏属植物,革新人们对杏的偏见,可以为科研工作者确立新的育种目标提供科学参考,共同形成合力促进杏产业的提质增效。
转录组和代谢组在林木真菌病害防御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邓薪岐, 王谢, 严晓军, 柯佳君, 杨叶, 李艳, 徐丹萍, 卓志航, 严贤春
2022, 35(4): 27-3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2.y
[摘要](212) [HTML] (16) [PDF](15)
摘要:
真菌病害是林木的主要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突破,转录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林木真菌病害研究,主要包括致病和抗病关键基因的挖掘、林木防御物质的动态合成、抗病分子育种等方面,但林木如何抵御真菌病害及其两者间的互作机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文中通过对林木遭受真菌侵染后的转录组信息和代谢组信息进行探讨,包括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林木防御关键基因和关键代谢物、关键防御机制及功能网络等,将在理论上丰富林木响应真菌病害侵染的过程,为林木和真菌病害的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林木抗性育种和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此外,基于目前转录组和代谢组在林木真菌病害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对林木基因组研究、多组学联合研究以及病原菌组学研究等进行展望,以期为林木真菌病害研究提供新思路。
遥感技术在森林树种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泽至, 舒清态
2022, 35(4): 33-3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32.y
[摘要](147) [HTML] (10) [PDF](21)
摘要:
树种多样性的快速、有效监测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以及森林可持续管理。遥感技术正逐渐成为森林生物多样性大面积快速监测的新兴手段,为树种多样性空间格局信息的快速提取提供了有力保证。以数据源为线索,文中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微波遥感及多源遥感协同方法在树种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从数据源、数据平台、遥感异质性指数、数据时间特征和监测模型5个方面讨论了森林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研究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森林扰动遥感影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宁, 岳彩荣, 罗洪斌, 谷雷, 朱泊东
2022, 35(4): 40-4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2.y
摘要: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贮碳库,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的扰动与碳储量和碳汇关系密切,目前由于森林扰动资料的缺乏,导致区域森林碳汇与碳源的估算精度不准确,建立和完善适用于中国森林的扰动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在分析国内外森林扰动遥感检测文献的基础上对分类后比较法、直接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与深度学习法进行对比,分析每一类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指出森林扰动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发展方向,以期能够为森林扰动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锯材表面缺陷识别方法对比分析研究
王勇, 张伟
2022, 35(4): 47-5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02.y
摘要:
锯材的表面质量对木结构制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锯材的表面质量主要受锯材表面缺陷(如节子、虫眼、裂纹等)类型、分布、数量等综合影响。文中针对基于浅层学习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的2类图像处理方法,对比分析其在锯材表面缺陷识别中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准确率、平均识别精度均值和图像识别时间等目标检测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多种图像处理算法在锯材表面缺陷识别中的性能;最后,对未来锯材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梁柱用竹质工程材料及其构件研究进展
李德月, 韩善宇, 陈复明, 王戈
2022, 35(4): 53-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8.y
[摘要](168) [HTML] (12) [PDF](10)
摘要:
竹质工程材料及构件的研发,不仅拓展了竹材在建筑、交通和桥梁等领域的应用,而且符合我国绿色发展、清洁生产、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政策需求。文中阐述了以竹集成材、竹篾集成材、竹重组材为代表的3种竹质工程材料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了竹集成材梁柱、竹篾集成材梁柱、重组竹材梁柱、复合竹质梁柱构件以及双拼梁柱等5种梁柱工程构件的结构特点,并从建立竹质工程材料与构件的评价分级方法、研发梁柱用竹质工程构件的长效绿色防护技术、制定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等尚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方面提出了将来的研究展望。
圣树崇拜在世界范围内的显现及意义
俞方洁, 李勉
2022, 35(4): 59-6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8.y
摘要: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圣树崇拜是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树木象征着世界之树(生命之树),成为了某种超越性的存在。圣树之所以成为神圣的显现,是因为它不仅再现了宇宙,而且展现了宇宙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以及重生的过程。人们通过攀爬、触摸和拥抱树木等行为,力图与树建立密切联系,从而获得升天、再生和不朽等神力,分享树木的永恒生命。现代社会的林木保护意识可以说是古代圣树崇拜的延伸,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世界树的原始信仰。
各国林业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岳雪娇, 黄沛, 李永华, 李文立, 邱贵福, 张秀凤, 李庆恩, 姚斌
2022, 35(4): 64-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4.y
摘要: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疏。然而,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微生物仍可通过生理代谢活动改变沙土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及植物营养转化,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区域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文中总结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其分布特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土壤微生物在该区域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根据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及增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中国访花昆虫研究进展
杨丽, 闫淑君, 纪霜, 廖剑威, 叶佳伟
2022, 35(4): 70-7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21.y
摘要: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访花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化和行为活动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挥。文中从昆虫访花行为、访花昆虫多样性和传粉生物学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访花昆虫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主要研究热点及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开展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新思路。
产业政策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研究进展
熊立春, 赵利媛, 王凤婷
2022, 35(4): 76-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4.y
摘要: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是目前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产业政策至关重要。在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产业政策历史演变轨迹的基础上,文中回顾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进展,归纳和评述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和产业政策指标设计研究,进一步提炼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基于产业政策的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2个角度着重梳理产业政策影响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进展,总结已有研究不足并展望林业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的指标设计方向。
典型国家步道体制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启示
李奎, 陈鑫峰, 张燕, 张志永, 叶兵
2022, 35(4): 82-8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5.y
摘要:
文中介绍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9个国家的国家步道发展进程及成效,对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和运营机制、资金渠道进行比较;结合我国以徒步方式开展的户外游憩发展现状与需求,归纳我国推进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典型国家步道的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借鉴价值,建议在全国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森林步道体系,着力发挥国家森林步道在满足人民需求、助推区域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多种功能。
户外游憩管理矩阵理论在国家公园管理中的应用及启示—以美国德纳里国家公园和保留区为例
刘楠, 孔磊, 石金莲
2022, 35(4): 88-9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16.y
[摘要](178) [HTML] (12) [PDF](14)
摘要:
户外游憩是国家公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形成了科学的户外游憩管理理论和丰富的管理实践,户外游憩管理矩阵(ORMM)理论被认为是国家公园游憩管理中落地效果最好的工具之一。当前我国刚刚设立第 1 批国家公园,基于资源、体验和设施服务影响的ORMM理论可为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管理提供发展新思路。文中梳理了ORMM理论,介绍了美国德纳里国家公园和保留区利用该矩阵的游憩管理实践,从资源保护与游憩供给的协调、游客中心职能建设和适应性游憩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家公园游憩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的户外游憩管理提供借鉴。
欧盟“零毁林”产品法案及其影响与应对
毛香懿, 陈勇, 蒋宏飞
2022, 35(4): 93-9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9.y
摘要: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毁林是危及全球的重要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上可持续的生活条件。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21年11月17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一项新提案——“零毁林”产品法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遏制由欧盟消费和出口引起的毁林和森林退化,并增加欧盟对合法和“零毁林”产品的需求和贸易,以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文中从欧盟提出新法案的原因和背景、新法案的主要内容2个方面对欧盟“零毁林”产品法案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欧盟新法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
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针叶材供需格局的影响
蒋业恒, 宿海颖, 钱伟聪
2022, 35(4): 99-10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0.y
摘要:
文中构建涵盖19个经济体的全球针叶材区域价格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针叶材供需格局变化与调整。结果表明,俄乌冲突导致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俄罗斯和白俄罗斯2国对欧盟针叶材出口合计减少900万m³,对中国、埃及、土耳其出口合计增加543万m³;乌克兰对欧盟出口增加255万m³,对中国、土耳其出口则合计减少183万m³。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中国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29%和3%。俄白2国退出欧盟市场造成6%的供应空缺,而乌克兰可以填补其中的一半。俄乌冲突造成木材贸易出超方和入超方利益分化,全球整体福利受损,俄罗斯福利下降约1亿美元,中国、美国、日本等木材贸易赤字方分别减少4 300万美元、2 400万美元、600万美元,加拿大、欧盟、新西兰等木材贸易盈余方分别增加2 700万美元、2 200万美元、1 300万美元,全球总福利下降2亿美元。
问题探讨
我国林业上市企业科技创新、社会责任贡献与持续发展动态关系分析
吴志萍, 校建民, 赵鹏
2022, 35(4): 107-1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6.y
摘要:
文中基于我国56家林业上市企业2010—2021年面板数据,从当期和中长期视角实证剖析企业科技创新、社会责任贡献与持续发展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当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企业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贡献对持续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至少5年内对企业持续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建议政府部门针对不同生命周期林业企业施以差别策略、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实际应用场景为切入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渐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将专利授权等情况作为参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晋升的依据。林业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能力。
国家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路径—基于国外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李娅, 余磊, 窦亚权
2022, 35(4): 113-1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47.y
摘要:
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起步阶段,剖析国外典型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并探讨提升自然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美国的黄石、德国的巴伐利亚以及日本的西表石垣3个代表性国家公园为典型案例,从自然教育的内容、设施、方式3个方面进行案例总结,梳理国外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主要经验;总结分析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实践情况,发现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和特色文化融入度不高等问题;从分类构建不同群体进公园的自然教育管理机制、全面构建数字平台进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机制以及共同构建不同文化进公园的自然教育融合机制3个方面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路径。
国外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发展实践—兼论对我国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启示
孙倩, 王赛赛, 邱守明, 杨晓云
2022, 35(4): 119-12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14.y
摘要: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合理开展生态体验项目是实现国家公园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韩国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发展实践、成效与经验,概述云南省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项目优化策略,包括加强生态体验项目的互动性、挖掘生态体验项目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计形式多样的科普类生态体验项目和建设志愿者队伍。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经验省思与本土启示
龚小芹, 崔倩如, 李元
2022, 35(4): 125-1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2.0052.y
摘要:
国家公园的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与功能拓展是扩大全民健身设施供给的重要渠道,也是拓宽体育旅游市场、实现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梳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户外运动参与、功能区域划分、户外运动项目设置、参与者服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探析其政策法律、财政资源、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建设、可持续管理等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国家公园户外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性启示。
专著述评
中国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历史及发展趋势—评《空间生态水文学》
张德成, 樊泰然
2022, 35(4): 132-133.
[摘要](140) [HTML] (56) [PDF](12)
摘要:
中国园林文学中的文学意蕴赏析—评《园林文学》
张志宏
2022, 35(4): 134-135.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质与文化内涵—评《中国造园艺术》
田青
2022, 35(4): 136-137.
摘要:
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探索—评《田园综合体:广西理论与实践》
王秋娜, 姜现甲
2022, 35(4): 138-139.
摘要:
三维模拟在羌区林业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评《岷江上游的大地景观与藏羌聚落》
万祥虎
2022, 35(4): 140-140.
摘要:
人力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探析—评《特色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林玉燕
2022, 35(4): 141-141.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研究》
王晗
2022, 35(4): 142-142.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林业发展路径探析—评《以林为生:中国乡村林业的现实与发展研究》
杨雅馨
2022, 35(4): 143-143.
摘要:
森林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实现路径—评《森林旅游低碳化研究》
朱梅梅
2022, 35(4): 144-144.
摘要:
规划与设计
乡村旅游视野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
2022, 35(4): Ⅰ-Ⅰ.
摘要:
耕园−万象社区公园规划设计
2022, 35(4): Ⅱ-Ⅱ.
摘要:
显红岛−城区水中岛屿景观规划设计
2022, 35(4): Ⅲ-Ⅲ.
摘要:
仙桃市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
2022, 35(4): Ⅳ-Ⅳ.
摘要:
“新绿”−四平市中央公园园区景观设计
2022, 35(4): Ⅴ-Ⅴ.
摘要:
江西特色苗木园区设计方案
2022, 35(4): Ⅵ-Ⅵ.
摘要:
竹趣园−竹材料在园林中的应用
2022, 35(4): Ⅶ-Ⅶ.
摘要:
曲村−天马考古遗址公园生态景观修复设计
2022, 35(4): Ⅷ-Ⅷ.
摘要:
传统文化在中式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2022, 35(4): Ⅸ-Ⅸ.
摘要:
古典园林风格的中式接待空间设计
2022, 35(4): Ⅹ-Ⅹ.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