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3卷  第5期

目录和封面
本期目次和封面
2020, 33(5).
摘要:
专题论述
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变迁——基于多源流框架的分析
涂成悦, 刘金龙
2020, 33(5):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6.y
[摘要](121) [HTML] (39) [PDF](23)
摘要: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发生了调整和变化,经历了从“经济优先”到“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文中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转型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政策的转型是在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三者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问题源流由全国性的生态危机和国有林区经济亏损所触发,政治源流是国家执政理念的转变所形成的,政策源流来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供的政策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试验所提供的政策方案;政策源流中的政策试验是中国林业政策得以转型的特别动因。
土地退化零增长概念框架及我国践行启示
袁帅, 陈俊翰, 卢琦
2020, 33(5):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9.y
[摘要](133) [HTML] (72) [PDF](13)
摘要: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第12次缔约方会议(COP12)通过了土地退化零增长(LDN)定义,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5.3.1)。文中介绍了LDN概念和LDN 5大模块(愿景目标、参考基准、平衡机制、干预措施和监测指标)的构成,综述了LDN的世界应用进展,提出了我国应用LDN概念框架进行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启示。
林火干扰对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胡海清, 罗斯生, 罗碧珍, 魏书精, 刘菲
2020, 33(5): 13-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18.y
摘要:
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活跃成分,在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火干扰通过改变土壤底物的数量和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因而阐明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是开展森林碳循环研究的基础。文中以6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分别阐述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探究林火干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机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揭示土壤碳库平衡的影响机理;加强林火干扰后C-N耦合循环特征的研究;深入研究林火干扰后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综合评价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加强林火干扰—土壤碳库—全球气候变化的交互关系研究,深入探讨林火干扰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机理。
杜鹃花色研究进展
王禹, 张广辉, 赫京生, 徐素素, 刘祥宇, 马春花, 张敬丽
2020, 33(5): 19-2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8.y
[摘要](134) [HTML] (68) [PDF](21)
摘要:
杜鹃花是世界名花,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花色是杜鹃花重要的观赏特性,也是一种与传粉者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杜鹃花色素主要包含花青素苷和黄酮醇,其种类、含量和相关基因对花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花色素组成及相关的生物合成途径是杜鹃花色育种的关键。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对杜鹃花色素组成、花色遗传特性与育种、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等研究现状,揭示了杜鹃花色形成原理,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为:注重黄色、花斑品种和蓝色杜鹃花培育,揭示杜鹃花中类黄酮着色机理及调控因子,运用转录组、代谢组、全基因组等新一代测序技术探究杜鹃花色素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以期为杜鹃花色研究提供参考。
林木氮素吸收偏好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闫小莉, 林智熠, 胡文佳, 霍昱帆, 李震凯, 马祥庆
2020, 33(5): 25-3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3.y
摘要:
森林土壤中可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氮(N)素主要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形态存在。受全球气候变暖、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NH4+和NO3-的分布存在很大的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异质性,且NH4+-N和NO3--N亏缺已成为限制林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森林土壤N亏缺和N异质分布的逆境中,在林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且这种吸收偏好会随生长环境条件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对于NH4+和NO3-这2种主要形态的偏好选择性已被证明是决定林木生产力、竞争、共存和生态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树种在N异质分布环境下的N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揭示林木N素营养遗传特性和提高林地N素利用效率的关键。文中从森林土壤中N的主要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林木对不同形态N素的吸收偏好和形成机制、林木N吸收偏好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人工林培育中不同树种的造林配置和合理N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人工林化感效应防控研究与展望
王芊姿, 喻阳华, 郑维
2020, 33(5): 31-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8.y
摘要:
人工林化感效应是林木释放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或其他植物与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是导致人工林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探究人工林化感效应防控措施,可为营造结构稳定、功能高效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中从立地条件选择、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培育抗逆性品种、补偿土壤营养水平、施用微生物菌剂等方面总结主要防控措施,提出未来从防控化感效应视角培育人工林时,可深入研究基于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生态育种技术、多树种共存机制和群落构建技术、有机肥与化感物质的互作效应与配施技术,以及探讨微生物和酶的加合作用对化感物质的影响机制与抑制技术。
风和风沙流对植物的影响研究综述
陈晓娜, 赵纳祺, 高君亮, 段娜, 张家祺, 郝玉光
2020, 33(5): 37-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7.y
摘要:
风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直接影响着风沙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研究风和风沙流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特点,综述风速、吹袭时间、吹袭频率、吹袭间隔对植物表型结构、解剖结构、光合特性、生理特性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有关风和风沙流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应将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植物从表型结构、解剖结构、分子及生理层面上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此外,风和风沙流不仅会对植物个体产生影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态功能也会产生影响,明确风沙胁迫在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等尺度上对植被的影响,可为探索生态脆弱区风沙对植被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农林植物表型的智能喷雾机械研究进展
焦祥, 张慧春, 郑加强, 王骏, 马苏常, 唐立平
2020, 33(5): 42-4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1.y
摘要:
传统喷雾机械通常仅关注无生命的机械作业性能,而忽略了有生命的植物因素,造成喷雾机械智能化水平不高。文中在分析农林植物表型对喷雾机械设计方法和喷雾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系统综述国内外开展的智能喷雾机械研究,提出基于植物表型的智能喷雾机械设计方法研究展望,探讨分析基于农林植物表型特征参数的新型、高水平智能化喷雾机械,并指出农林植物表型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绿色智能喷雾机械的创新。
脉动燃烧技术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汪东, 刘键, 陈青, 蒋雪松, 周宏平, 许林云, 茹煜
2020, 33(5): 47-5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2.y
[摘要](135) [HTML] (60) [PDF](14)
摘要:
脉动燃烧是指在一定声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周期性燃烧,其燃烧室内压力强度、气流速度、温度及热释放效率等参数随着时间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特殊的不稳定燃烧过程,具有燃烧效率高、燃料经济性好、运行环境友好等优点。研制基于脉动燃烧技术的林业作业装备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促进环保高效燃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概述了脉动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介绍了脉动燃烧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木材干燥和土壤消毒中的应用,并在分析脉动燃烧技术的不足及其在林业作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脉动燃烧技术在林业作业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林木采伐及木材精深加工机器人研究进展
耿志斌, 姜树海, 崔嵩鹤
2020, 33(5): 53-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2.y
[摘要](103) [HTML] (62) [PDF](11)
摘要:
林木采伐及木材精深加工与木材生产的效益息息相关,机器人在木材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木材生产质量和效率,为木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针对机器人在林木采伐及木材精深加工领域的应用,文中从林木采伐、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3方面详细论述了采伐机器人、旋切定心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弯曲木机器人、雕刻机器人等机器人研究现状,提出未来林木采伐及木材精深加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应集中于仿生移动机构、多功能集成机器人、智能算法及柔性制造系统等方面。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浆果一体化智能采摘与分选研究进展
王德镇, 黄玉萍, 刘英
2020, 33(5): 59-6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5.y
[摘要](116) [HTML] (37) [PDF](10)
摘要:
小浆果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被国际市场誉为第3代水果。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林业小浆果的智能采摘与分选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目前,由于现有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深度学习方法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检测技术的精确作业和检测精度的提高。文中概述了深度学习的发展进程,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小浆果采摘与分选中的应用,提出深度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展望深度学习方法在小浆果智能采摘与分选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有限元法在实木榫接合家具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胡文刚, 关惠元
2020, 33(5): 65-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4.y
摘要:
文中从实木榫接合家具节点、构件和整体框架3个层面,总结、分析有限元法在实木榫接合家具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阐释。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未形成系统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不同研究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分析准确度不高,大多研究仅为有限元软件的模拟分析,缺乏试验验证;3)未建立合理的榫接合节点有限元模型,通常将榫接合节点视为刚性节点处理。未来研究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1)榫接合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简化方法;2)实木榫接合家具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3)基于有限元法的实木榫接合家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4)二次开发,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建立实木榫接合家具结构设计模块;5)实木榫接合家具智能设计与制造系统开发。将有限元法应用于实木榫接合家具的结构设计中,将有助于实木榫接合家具的结构优化设计、智能设计与制造。
木材硅化改性研究进展
刘强强, 吕文华, 石媛, 杜浩佳
2020, 33(5): 70-7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4.y
[摘要](132) [HTML] (60) [PDF](10)
摘要:
通过木材改性实现人工林低密度软质木材的提质增效,高效利用人工林资源,对我国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木材硅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性能,但改性材性较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文中分别从木材硅化改性剂种类、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和改性材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木材硅化改性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木材硅化改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研制多效一体化木材硅化改性剂,改进工艺,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硅化木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木材仿生硅化改性研究,促进组分界面结构性连接,全面提升木材性能。
各国林业
中国林产工业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比较
于畅, 张华星, 王溦兰, 张倩, 程宝栋, 陶晨露
2020, 33(5): 76-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84.y
摘要:
文中基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6国2000—2014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测算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对林产工业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木材加工业、造纸业的中间产品型产业特征明显,对国民经济贡献程度较高,但同时也面临成为“瓶颈产业”的风险;中国家具制造业的最终需求型产业性质显著,受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弱于其他国家。总体而言,中国林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整体上高于国民经济发展对其的拉动作用。需要重点提升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整体产业链竞争力,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力度以提升产出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家具制造业整体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政治关联与多元化意愿关系实证分析
王倩, 曹玉昆
2020, 33(5): 82-8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88.y
摘要:
文中以2001—2016年我国32家上市林业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财务冗余对多元化意愿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采用Tobit固定效应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务冗余和政治关联对多元化意愿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可恢复冗余与多元化程度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政治关联对于多元化有负向影响;政治关联对于财务冗余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表现在政治关联度高的上市林业公司可利用冗余以及可恢复冗余与多元化的二次项关系显著,并表现出政治关联对多元化意愿进一步的抑制作用;上市林业公司无关多元化意愿大于相关多元化意愿,可恢复冗余与无关多元化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
我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研究
胡锋, 白洋
2020, 33(5): 89-9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81.y
[摘要](150) [HTML] (65) [PDF](17)
摘要: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探讨
吴亮, 董草, 苏晓毅, 曾双贝, 谭秀梅
2020, 33(5): 94-10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60.y
[摘要](173) [HTML] (90) [PDF](27)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引领的背景下,探讨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规划路径及难点对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制度确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和“三区”划定工作中综合评价、整合、归并的研究难点,厘清了从国土“三调”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的三阶段技术关键点,即编码转换和基数转换摸清本底、生态保护优先的评价技术、综合分析与三线划定;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融入5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即应开展全国、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并对接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国家级、省级和自然保护地单位3个级别,详细规划应包括控制性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通过上述探讨,明晰我国自然保护地“三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研究难点,提出自然保护地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路径的设想。
2000—2018年中俄主要林产品双边贸易分析
翟东群, 崔一梅, 石峰
2020, 33(5): 101-10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87.y
[摘要](161) [HTML] (45) [PDF](13)
摘要:
文中利用2000—2018年中俄主要林产品贸易数据,结合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分析两国主要林产品双边贸易现状、特征和趋势;认为两国主要林产品贸易格局虽然存在不均衡性,但双方均有比较优势突出的产品,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贸易发展趋势良好,依然是双赢的局面;进而提出新时代推进中俄主要林产品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日本植物香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孙旻恺, 金荷仙
2020, 33(5): 108-1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5.y
[摘要](140) [HTML] (79) [PDF](21)
摘要:
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高度城市化环境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急剧加快,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日本曾经面临和中国国现状相似的境况,在极短的时期内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变迁。文中介绍了日本植物香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近年来,日本有关植物香气和健康的研究活跃,研究内容愈发细化,对受益人群的针对性更强,应用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日本研究者也尝试拓展草药和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植物等新材料研究。通过梳理日本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日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美国乡村林业发展经验借鉴
王笑涵, 陈妮, 甘林针, 曹芳萍
2020, 33(5): 113-1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89.y
[摘要](174) [HTML] (24) [PDF](30)
摘要: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绿色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林业是我国最大的绿色产业,也是构成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文中从林业专业人才、林地管理和林权交易、资金扶持以及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4个方面介绍美国在乡村林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促进我国乡村林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扶贫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林业产业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供参考。
问题探讨
“生态环境生产力论”对我国林业建设的价值引领
周统建, 铁铮, 秦国伟
2020, 33(5): 118-12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83.y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此为核心思想的“生态环境生产力论”,传承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蕴含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价值诉求,张扬和凸显了“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的积极认知,为我国当前林业建设提供了新的生产力标准,进一步为林业建设树立起价值维度,即从“发展绿色”走向“绿色发展”的生态之路。
专著述评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评《低碳经济与林产品贸易》
易攀
2020, 33(5): 123-123.
摘要:
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划与风景设计——评《国家公园设施系统与风景设计》
陆平
2020, 33(5): 124-124.
摘要:
江南建筑园林的文化镶嵌及其表现——评《江南建筑与园林文化》
吕维洪
2020, 33(5): 125-125.
摘要:
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评《海南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王琳
2020, 33(5): 126-126.
摘要:
生态旅游本土化视角下的专业生态旅游区建设——评《横断山国家公园旅游地学研究》
李孟冬, 张健
2020, 33(5): 127-127.
摘要:
自然文化遗产视角下中国保护地规划——评《中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研究》
苗海强, 刘丰华
2020, 33(5): 128-128.
摘要:
规划与设计
吕金阳
2020, 33(5): Ⅰ-Ⅰ.
摘要:
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杨闵敏
2020, 33(5): Ⅲ-Ⅲ.
摘要:
乡村规划景观设计
贾甲
2020, 33(5): Ⅱ-Ⅱ.
摘要:
“黄河古渡游乐世界”景观规划设计
田永刚, 甘小宁
2020, 33(5): Ⅳ-Ⅳ.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