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3卷  第3期

目录和封面
本期目次和封面
请点击下方pdf查看或下载
2020, 33(3): .
摘要:
专题论述
竹材解剖学研究进展
江泽慧
2020, 33(3):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6.y
[摘要](131) [HTML] (33) [PDF](20)
摘要:
竹材解剖学是竹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竹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中综述了竹材解剖学的历史沿革,总结竹材组织、细胞和亚细胞尺度的结构特性、竹材解剖的分子基础以及化学组分微区分布和分子结构的研究现状,简要阐述了竹材细胞壁多壁层构造的复杂性,提出竹材解剖学的未来研究展望,对深入研究竹材细胞壁以及竹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闵小莹, 熊康宁, 申小云, 杭红涛, 池永宽, 张仕豪
2020, 33(3):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6.y
[摘要](569) [HTML] (23) [PDF](27)
摘要: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复杂的人类活动和特殊的地上与地下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以及碳酸岩丰富的节理裂隙导致了土壤水分渗漏强烈,地表干旱缺水,临时性干旱严重,使该区植物普遍遭受干旱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文中通过综述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植物的影响,从植物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等方面分析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机理机制,得出喀斯特地区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叶片表皮毛、较厚的角质层、强壮发达的根系特征并通过叶片的气孔调节应对干旱。此外,植物体通过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增强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来抗旱。提出通过抗旱锻炼、矿质肥料、化学和微生物调控以及抗旱品种的选育等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加强模拟实验与野外验证实验相结合、分析植物对多种逆境的交叉响应,综合分析生长生理生态基因等特征,建立符合当地植物的抗旱评价体系,以及研究喀斯特和非喀斯特环境中植物对干旱胁迫适应的差异性来分析植物对干旱胁迫适应的机理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的抗旱性能提供参考,并为植被恢复及物种选择提供支持。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综述
郭子良, 祝伟, 雷茵茹, 宁宇, 王义飞
2020, 33(3): 13-1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1.y
[摘要](559) [HTML] (32) [PDF](30)
摘要: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已经成为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效果、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过程。文中对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框架、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其中,由于管理目标和国情的差异,不同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别明显。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打分的评价法、基于证据的认证法。在多种管理目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提出我国应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目标的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将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自然保护地过程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林果机械采收与分选研究进展
刘阳, 王虹虹, 刘英, 杨雨图, 王德镇
2020, 33(3): 20-2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9.y
[摘要](512) [HTML] (26) [PDF](18)
摘要:
我国林果资源丰富,目前林果产量居全球首位,但针对林果采摘与加工的机械化采摘技术以及果品分选技术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果资源的发展。文中对近些年出现的林果采收机械与采收技术进行梳理,分析机械化采收后林果品质无损检测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对林果采摘技术与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研究林果机械化采摘与智能分选提供参考。
植物油改性木材研究进展
陈金宇, 王望, 曹金珍
2020, 33(3): 26-3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03.y
[摘要](497) [HTML] (29) [PDF](11)
摘要:
植物油是橄榄油、蓖麻油等不干性油,棉籽油、大豆油等半干性油和桐油、亚麻油等干性油的统称。植物油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导热性,是一种颇具潜力的环保型木材改性剂。目前,利用植物油改性木材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中介绍了植物油的组成、类型及植物油改性木材的方法,并综述植物油改性后改性剂的渗透与分布及其对改性材的疏水性、吸湿性、尺寸稳定性、抗生物劣化性、力学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植物油改性木材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
机器视觉在木材缺陷检测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范佳楠, 刘英, 杨雨图, 缑斌丽
2020, 33(3): 32-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20.y
[摘要](612) [HTML] (40) [PDF](360)
摘要:
为了提高木材利用率,采用机器视觉来实现木材缺陷快速而稳定的检测,不仅可以克服人工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准确率低等弊端,而且对提高木材加工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概述了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及设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木材缺陷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算法研究,以及相关图像处理算法的优缺点;针对机器视觉应用在木材缺陷检测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机器视觉木材表面检测应进一步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以提高木材缺陷检测效率及准确性。
各国林业
实施我国国家竹材储备战略计划的思考
费本华, 漆良华
2020, 33(3): 38-4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8.y
[摘要](492) [HTML] (44) [PDF](28)
摘要:
实施国家储备材和储备林制度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子种类与竹林面积均居世界首位,竹材长期以来对维持木材供给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竹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被纳入国家储备材或国家储备林计划进行管理。文中在分析我国木材安全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施国家竹材储备战略计划的重要意义与保障措施,提出建设竹材储备国家体系,制定长期国家规划,对每年成熟的竹材当年采伐、合理利用、及时储备,对于充分发挥竹资源潜力、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中国《森林认证规则》的政策形成过程分析
卜乐, 陆文明
2020, 33(3): 43-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9.y
摘要:
相对于森林治理领域传统的政府管制,森林认证作为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为全球森林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实践中,实现森林认证的目标依然离不开政府治理。以《森林认证规则》为代表的中国森林认证政策体系在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创造有利政策环境、实施有效监管方面卓有成效。文中通过多源流理论的视角,分析《森林认证规则》的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发现政治源流对《森林认证规则》的政策形成过程影响相对更大,而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政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需要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分析——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
姜钰, 姜佳玮
2020, 33(3): 49-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0.y
[摘要](466) [HTML] (33) [PDF](13)
摘要:
文中利用HP滤波法对林业产出、林业资本、林业劳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林业生态政策进行趋势成分剥离,从而得到相应的波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熨平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熨平效应愈加平稳。
中国上古时期园林中的植被及其文化意蕴
罗启龙
2020, 33(3): 54-5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12.y
[摘要](541) [HTML] (21) [PDF](20)
摘要:
在中国古代形成园林概念的初期,园中植被以粮食作物为主,且物种较单一,尚不具备观赏性质。降及西周,随着生产力发展并受统治者相关政策的影响,人们已开始用多种经济植被代替粮食作物,并利用布局方式美化园囿景色。春秋至秦汉时期,随着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大一统王朝的逐步建立,植被在不同阶层人们的园囿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也差异极大。平民阶层的园囿之中仍以经济作物为主,并逐渐植以观赏性植被;贵胄之家则多以自然奇观为蓝本,融入道家与儒家的文化思想建筑园林,并在此基础之上选种植被。此外,从考古以及文献等资料中不难看出,帝王苑囿中的植被凸显出秦汉时期统治阶层大一统思想与神仙思想的盛行。
中国地被竹应用与引种栽培研究
雷刚, 漆良华, 胡璇, 郭雯, 张建, 舒琪
2020, 33(3): 60-6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12.y
摘要:
地被竹是禾本科竹亚科中的低矮型竹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可作为固土护坡植物。文中在简述地被竹种类和主要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地被竹在园林造景、固岸防护和保健方面中的应用,以及生态适应性与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地被竹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我国地被竹进一步推广利用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我国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李桂静, 廖江华, 吴斌, 关颖慧, 曹建华, 周金星
2020, 33(3): 67-7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7.y
[摘要](569) [HTML] (19) [PDF](11)
摘要: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8大喀斯特类型中治理成效最低、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石漠化严重、干旱频发、植被恢复难等突出问题。文中针对水分是影响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成效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分梯度差异与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利用日趋成熟的水分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基于耦合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遥感影像分辨率和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大小的评价单元进行水分脆弱性评估;在建立物种库—功能性状—生境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性状差异进行喀斯特断陷盆地植物群落机制构建的研究方案。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解决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水分梯度特征与分布格局、自然植物群落组配规律及其生境特征、水分梯度与生境要素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功能性状组成的影响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可为不同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我国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对城市品质提升驱动路径分析
路瑶, 周雪, 陈晓文
2020, 33(3): 74-7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17.y
[摘要](507) [HTML] (23) [PDF](370)
摘要:
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在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选择衡量城市森林健康发展和城市品质的评价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对城市森林健康发展指标进行分类,最后建立了我国城市森林健康发展与城市品质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健康发展指标可以分为城市森林规模发展、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价值衍伸3类;2)城市森林建设和城市森林价值衍伸对城市硬品质的提升有正向驱动效应,同时通过提升城市硬品质为中介变量可以间接提升城市软品质;城市森林规模发展可以提升城市软品质。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现状与发展对策
吴嘉君, 徐基良, 马静, 田姗, 陆帅, 蒋丽伟
2020, 33(3): 80-8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01.y
[摘要](463) [HTML] (10) [PDF](21)
摘要:
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且在有关法律条文规定下,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利用受限,特别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中众多的社区居民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压力,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文中通过对重点区域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的差异,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受限等,提出降低保护区内人口密度、多形式提高居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和加强可持续经营管理等建议。
里山倡议及其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实践应用
刘馥瑶, 刘晏嘉
2020, 33(3): 85-8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10.y
[摘要](458) [HTML] (38) [PDF](11)
摘要:
“里山倡议”是透过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平衡生态环境、生产和生活文化,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知识,确保社会—生态生产地景的永续利用,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文中以台湾地区林务局推动里山倡议概念中的“林下经济永续经营可行性之研究”为基础,梳理里山倡议在社会—生态生产地景的运作内容及框架;在实践过程中强调传统知识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对山林地景的保护、恢复及营造,借由城乡交流和互惠,以地景为尺度、社区为主体,透过培力(充权)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经营,构建生态与生计共存的永续经营模式;总结台湾社区里山倡议的发展过程,跨地域整合及促进生态福祉的整体策略架构。
中日植物新品种法律比较研究
李汝敏, 朱文玉
2020, 33(3): 90-9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0.y
[摘要](480) [HTML] (16) [PDF](11)
摘要:
保护植物新品种是维护遗传资源多样性、推动农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日本是亚洲最早用法律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国家,也是亚洲唯一一个经历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转变为1991年文本的国家,对植物新品种保护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文中分析了日本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重点对比中日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在保护对象、主要授权要件、权利的产生与保护期限、农民特权、品种登记制度和法律责任6个方面的区别,总结日本在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中的优势与特色制度,最后立足我国国情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林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欧亚草原的生态作用、环境危机及合作保护
李伟, 何淑嫱, 张更新
2020, 33(3): 95-10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16.y
[摘要](464) [HTML] (34) [PDF](17)
摘要:
欧亚草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连续分布的草原地带,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欧亚草原也是全球遭受环境压力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强烈的人为干扰使其退化态势日趋严重。而目前有关欧亚草原生态状况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十分有限,直接影响到对其宝贵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文中综述了欧亚草原多样性概况及其生态作用和面临的威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提出保护欧亚草原的近期工作重点和联合保护行动的重要性,以期为欧亚草原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建议与参考。
问题探讨
森林社会经济效益问题探讨
谢聪, 徐晋涛
2020, 33(3): 101-10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1.y
[摘要](454) [HTML] (125) [PDF](21)
摘要:
有关森林效益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林业经济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定义和内涵尚无统一定论,而与此密切相关的森林社会经济效益常被认为是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的相加。文中在分析已有文献中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以森林外部性和森林对社会经济产生作用的直接性或间接性为依据,对森林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解释,并结合其与森林经济效益和森林社会效益的关系提出狭义的森林社会经济效益和广义的森林社会经济效益的概念。
我国国家公园管理资金保障机制问题探讨
邱胜荣, 赵晓迪, 何友均, 闫钰倩, 段艺璇
2020, 33(3): 107-11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37.y
[摘要](470) [HTML] (46) [PDF](384)
摘要:
完善的资金机制是国家公园体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文中分析我国国家公园管理资金机制的构成,包含资金管理机构、资金来源和资金分配;总结其他国家国家公园资金管理现状;探讨目前我国国家公园管理资金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即完善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借助“互联网+”扶持培育特色品牌主体、鼓励采取多元化融资渠道、构建范围广泛的社区参与发展机制。
一带一路
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的林业减贫研究
王兰会, 杜氏玄庄, 林煜国, 雷雪
2020, 33(3): 111-1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02.y
[摘要](428) [HTML] (17) [PDF](12)
摘要:
澜湄流域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贫困区域之一,澜湄流域拥有相似的气候、植物物种和地理环境,在减贫经验方面具有相互借鉴的基础。文中在分析澜湄国家贫困演变历程和现状以及森林资源状况基础上,总结我国云南省和泰国林业减贫的成功实践,结合对澜湄流域的贫困林区、森林管理机构和农户的实地调研,阐述了澜湄国家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社区林业减贫的需求,提出了澜湄流域的林业减贫对策与建议,以期助力澜湄流域减贫事业。
专著述评
健康中国视域下森林保健旅游的开发——评《森林保健旅游》
李静
2020, 33(3): 117-117.
摘要:
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机制构建——评《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
刘夕宁
2020, 33(3): 118-118.
[摘要](392) [HTML] (49) [PDF](12)
摘要:
岭南园林的艺术手法与文化内涵——评《岭南私家园林》
李纳, 杨扬
2020, 33(3): 119-119.
[摘要](403) [HTML] (83) [PDF](10)
摘要:
金融创新在服务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评《林业金融工具创新与应用案例》
王菊红, 魏冬
2020, 33(3): 120-120.
摘要:
规划与设计
民族文化元素在竹木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表达
赵应勇
2020, 33(3): Ⅰ-Ⅰ.
摘要:
竹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王坤
2020, 33(3): Ⅱ-Ⅱ.
摘要:
向水而生, 喻理于形——上海虬江滨水景观环境的更新
张朝晖
2020, 33(3): Ⅳ-Ⅳ.
[摘要](401) [HTML] (36) [PDF](10)
摘要:
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表达
聂阳
2020, 33(3): Ⅲ-Ⅲ.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