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3卷  第1期

专题论述
森林生态系统混合斑块模型模拟机理、应用及启示
张旭峰, 吴水荣, ManfredLexer, 陈绍志, 余洋婷
2020, 33(1): 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88.y
[摘要](798) [HTML] (57) [PDF](541)
摘要:
随着人们对森林多功能性认识加深及对森林多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增加,森林经营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传统设置样地比较经营活动效果的方式在时间上具有迟滞性,学者认为应采用数学模型对森林经营进行计算机仿真,森林生长与动力学模型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应用的作用愈加突出。文中对基于林分经营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混合斑块模型(PICUS)进行引介,详细介绍了其2个基础组成模型——林窗模型与基于生理过程的3-PG模型,对PICUS模型的林木死亡率、更新、森林经营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等子模块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阐述了该模型在欧洲及中国的应用与启示,对于促进PICUS模型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提高人们对森林生长过程与动态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同位素在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徐庆, 左海军
2020, 33(1): 8-1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97.y
[摘要](843) [HTML] (31) [PDF](62)
摘要:
近几十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流域生态水文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中重点综述了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径流分割、流域产流方式划分、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移、植物水分利用、不同水体相互转化及同位素水文模型等方面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展望该技术在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杨树连作障碍及生产力维持研究进展
赵娟, 郑智礼, 郭斌, 杨飞, 杨延青
2020, 33(1): 14-1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95.y
[摘要](710) [HTML] (42) [PDF](66)
摘要:
连作障碍是杨树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产力维持也是技术难点之一。文中在建立连作障碍相互关系模式图的基础上,分别从连作障碍的表现、化感作用、生产力维持等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提出3点建议:探寻连作障碍的触发因素,寻找地力衰退的拐点以及发生不可逆衰退的临界点,形成科学、系统的规避连作障碍技术指南。
森林火灾中高能量火——飞火研究进展
杨光, 袁思博, 舒立福, 宁吉彬, 孙思琦, 邸雪颖
2020, 33(1): 20-2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07.y
[摘要](811) [HTML] (23) [PDF](76)
摘要:
森林火灾中高能量火的爆发伴随着突发性、随机性和不可抗拒性,会给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并对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飞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能量林火行为,飞火的产生往往是林火行为愈演愈烈的唯一警告。文中结合国内外森林飞火行为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飞火的产生原因,并从飞火不同燃烧阶段以及不同火源引燃机理等方面总结飞火行为研究进展,分析飞火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减少森林火灾扑救伤亡和进一步开展飞火研究提供参考。
林木根腐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陈雨姗, 尹群, 桑子阳, 朱仲龙, 段劼, 马履一, 贾忠奎
2020, 33(1): 26-3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91.y
[摘要](682) [HTML] (55) [PDF](63)
摘要:
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侵染植物根部,影响植株正常生理过程,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死亡,在草本、林木等植物中均有发生,大大降低了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田间防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主要针对林木根腐病的病原菌、发生症状进行概述,并综述利用林业技术、化学药剂、生防真菌、生防细菌和放线菌防治林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还对根腐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讨论,以为今后植物根腐病的系统研究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基于多源数据协同作业的森林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刘浩然, 范伟伟, 徐永胜, 林文树
2020, 33(1): 33-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96.y
[摘要](752) [HTML] (77) [PDF](62)
摘要:
传统森林调查手段正逐渐被激光雷达、光学遥感及卫星遥感等新兴的遥感技术所代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单一遥感数据源往往难以满足高精度的森林信息提取需求。因此,文中以激光雷达为研究主体,综述摄影测量、高光谱遥感及卫星遥感等多种遥感技术在森林信息提取中不同遥感技术协同作业的研究进展。相较于单一数据源,多源数据协同作业在森林结构参数提取、生物量估测以及树种识别等领域均有明显优势。结合目前的研究工作,从数据获取成本、获取方式、多源数据融合、配套软件及系统构建等方面展望了多源数据协同作业方式的发展趋势。
林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刘延鹤, 傅万四, 张彬, 常飞虎, 周建波
2020, 33(1): 38-4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76.y
[摘要](829) [HTML] (42) [PDF](490)
摘要:
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促进了林业装备的发展,催生了智能装备和林业机器人。林业机器人在提高林业生产力、改变林业生产模式、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实现林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化、多样化、精准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发展林业机器人对促进我国林业技术革命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提出林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阐明林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综述国内外林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分析林业机器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林业机器人发展的未来趋势,以为机器人在林业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计算机的木材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黄鹏桂, 赵璠, 李晓平, 关成, 张严风, 吴章康
2020, 33(1): 44-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74.y
[摘要](761) [HTML] (46) [PDF](428)
摘要:
木材由于内部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差异,使不同种类木材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理化性质,并决定其不同的用途和商业价格,因此针对木材的分类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木材分类识别通常经过木材特征提取和基于特征的分类识别这2个步骤。目前木材特征提取主要利用计算机视觉、光谱分析等技术。木材分类识别是基于木材特征的数字化,这一部分可利用计算机算法实现自动识别,较以往人工识别可大幅提高准确度。文中通过分析近20年来木材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的相关文献,介绍各种基于计算机的木材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技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木材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构建更准确的木材分类识别技术提供参考。
正交胶合木横纹承压性能研究现状
熊珊, 王志强
2020, 33(1): 49-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75.y
[摘要](637) [HTML] (23) [PDF](51)
摘要:
正交胶合木(CLT)在木结构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中高层建筑物中。CLT作为楼盖构件使用时,承受柱或墙体施加的垂直荷载,因此CLT产品的设计及应用需要其横纹承压弹性模量和强度方面的参数;改善CLT横纹承压性能,也可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和建筑安全系数。文中主要介绍目前CLT横纹承压性能测试方法,总结CLT横纹承压性能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CLT研究提供参考。
各国林业
生态视角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王鹏, 李智勇, 李琴
2020, 33(1): 54-5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20.y
摘要: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理清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空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构建了“利益格局变化—主体行为博弈—政策制度调整”的逻辑分析框架,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生态视角下空间规划体系从无到有、从波动分化到转型引领的演变特征,指出其大致可概括为4个阶段特征:1)1949—1978年五年计划主导时期:作为政策实施的载体;2)1979—1999年国土规划主导时期:作为集权与分权博弈的反映;3)2000—2011年“多规”并驱时期: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工具;4)2012年至今规划重组时期:作为国土空间治理的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不同时期空间规划体系演变中的普适性、特殊性与指向性,阐明演变的驱动机制,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中国杜鹃花品种分类问题与思考
常宇航, 田晓玲, 张长芹, 马永鹏
2020, 33(1): 60-6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86.y
[摘要](684) [HTML] (37) [PDF](65)
摘要:
杜鹃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级名花。经过数百年的人工选育,全球杜鹃花品种已超过3万个。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杜鹃花资源,但园艺化程度与国外差距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杜鹃花品种分类及品种名称较为混乱,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文中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杜鹃花品种分类研究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研究方向。分析认为,综合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及品种亲本来源信息是建立科学品种分类体系的基础,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性状数量分析等方法进行归类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主要药用植物资源及生态产业发展策略
吴静, 盛茂银
2020, 33(1): 66-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68.y
[摘要](720) [HTML] (60) [PDF](71)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碳酸岩分布广泛,山脉纵横,地质情况复杂,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影响,形成了丰富独特、类型多样、成份复杂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扭转区域产业结构、维持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维护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基于文献资料和野外踏查,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木本、藤本、草本主要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开发潜力,从资源状况、生态治理、产业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发掘、综合开发利用、引种驯化和良种培育、人才培引和自主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实现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地区植被修复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森林公安保护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绩效分析
陈柯, 李赵迪, 王辉, 肖倩雯
2020, 33(1): 75-8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21.y
[摘要](681) [HTML] (29) [PDF](55)
摘要:
根据行为动机,可将目前中国大陆境内侵害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分为获利型和满足型2类。2类违法行为的选择可能性除了具有共同条件之外还具有各自不同的条件。法治约束可有效弱化或消除2类违法行为的选择可能性,其中公安机关查处侵害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的警务绩效尤为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森林公安在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侵害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严重违法行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局势,中国公安机关将通过改革不断消除管理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整合警力资源,进一步提升警务绩效,实施对森林与野生动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安全。
制度距离对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的影响
罗新杰, 侯方淼, 王静
2020, 33(1): 81-8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62.y
[摘要](844) [HTML] (39) [PDF](56)
摘要:
文中运用2002—2016年中国对20个国家(地区)木制家具出口贸易数据,引入制度距离作为变量,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制度距离对于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对于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别的制度距离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中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潜力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对西班牙、比利时和菲律宾等属于“潜力巨大型”,而对英国和德国等属于“潜力开拓型”。
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出口人造板产品质量分析
缪东玲, 岳宇慧, 陆婉樱
2020, 33(1): 87-9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22.y
[摘要](647) [HTML] (24) [PDF](60)
摘要: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是中国人造板行业面临的挑战。文中分别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和菲律宾5个中国人造板的主要出口对象国为基准国,基于其4位数HS编码的细分人造板数据,采用Khandewal嵌套Logit模型,测度中国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06—2010年出现大幅度下滑,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政策调整;中国对美、英、加3个发达国家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较为平稳,近年来对泰国和菲律宾2个发展中国家出口人造板的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欧美国家针叶树容器苗生产与启示
毛亦杨, 古巧云, 吴宪, 吴惠姗, 廖仿炎, 黄永权, 郭文冰
2020, 33(1): 93-9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69.y
[摘要](712) [HTML] (30) [PDF](70)
摘要:
针叶树是芬兰、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主要的商品林树种。容器苗是针叶树重要的育苗类型。与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具有育苗周期更短、造林季节可延长、苗木适应性更广、苗木质量更一致的优点。因此,容器育苗成为精准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借鉴欧美容器育苗的技术方法,提高我国容器苗的质量,为我国针叶树容器苗发展提供参考,文中主要从4个方面综述了欧美国家检测与提高苗木质量的方法,即列举了针叶树常用的苗木质量检测指标,总结了育苗容器与育苗基质的改良进展,介绍了养分、水分、光照与温度等培养条件的优化手段,简要概述了容器苗病虫害防控的进展,提出了我国相关树种容器苗生产的启示与借鉴。
问题探讨
基于标准森林单位的中国乔木林资源物量核算方法与应用
张慧程, 胡明形
2020, 33(1): 99-10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93.y
[摘要](626) [HTML] (61) [PDF](54)
摘要:
森林资源核算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森林资源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体,全面的森林资源实物量核算应该综合考虑数量和质量2个方面。文中提出森林资源物量这一概念作为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的融合,进一步提出以“标准森林单位”为核算森林资源物量的基本单位,通过将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种森林折算为标准森林单位来核算森林资源物量;最后,基于中国第7和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乔木林省域汇总数据进行了试算。结果显示:乔木林资源物量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最低的省份为上海、天津、宁夏等;第7和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间隔期间乔木林资源物量增幅最高的省份为江苏、天津、北京等,物量出现下降的为湖南和江西;根据森林资源清查各省份汇总数据计算的乔木林资源物量之和与根据全国汇总数据计算的乔木林资源物量相差不大,表明我们所建立的乔木林资源物量核算体系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一带一路
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王戈, 陈复明, 费本华, 叶柃, 翁赟, 邓健超, 程海涛, 马建新, 刘可为
2020, 33(1): 105-10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109.y
[摘要](715) [HTML] (21) [PDF](52)
摘要:
竹缠绕复合管是由我国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竹产品,也是全球第1个可产业化的生物基管道。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拓展,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生态价值。文中从我国竹缠绕复合管研发及应用现状,在“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推广的意义、具体措施、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在新时代和新常态背景下促进亚非国家转变竹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竹产品创新发展动力的共同担当,是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促进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贡献中国竹智慧的必然要求,以及林产工业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惠民之举。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农林综合开发利用合作探析
邹全程, 冯晓川, 慕晓炜, 徐健楠, 刘德晶
2020, 33(1): 110-1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89.y
[摘要](699) [HTML] (27) [PDF](58)
摘要:
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参与国家之一。该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中热带雨林面积超过30万km2,占国土面积70%以上。但限于经营理念、技术等原因,该国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较为粗放,迫切希望中资企业赴巴新投资农林综合开发项目,以促进当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并减少贫困。文中以巴新西北部西塞皮克省伊当西亚羽区的“中(国)巴(新)农林综合开发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在巴新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森林资源与热带农作物开发利用潜力以及中巴合作开发模式等,并针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境外投资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专著评述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家具设计——评《室内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
石莹
2020, 33(1): 116-116.
[摘要](647) [HTML] (27) [PDF](54)
摘要: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研究——评《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学研究:以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李爱兰
2020, 33(1): 117-117.
[摘要](592) [HTML] (34) [PDF](60)
摘要:
风景园林视野下海绵城市的设计——评《海绵城市与园林景观》
林珈亦
2020, 33(1): 118-118.
[摘要](622) [HTML] (40) [PDF](53)
摘要:
国际竹藤中心主持的“建筑与交通用竹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增值制造关键技术”荣获第十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际竹藤中心
2020, 33(1): 120-120.
[摘要](593) [HTML] (22) [PDF](51)
摘要:
规划与设计
地中海风格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邱悦
2020, 33(1): Ⅱ-Ⅱ.
[摘要](555) [HTML] (26) [PDF](51)
摘要:
基于文化体验的古村落景观设计
马博华
2020, 33(1): Ⅲ-Ⅲ.
[摘要](569) [HTML] (41) [PDF](62)
摘要:
“凑合”——综合材质之美的创造
彭伟华
2020, 33(1): Ⅳ-Ⅳ.
[摘要](569) [HTML] (14) [PDF](51)
摘要:
红石峡景区规划设计
刘媛, 田永刚
2020, 33(1): Ⅰ-Ⅰ.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