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目标及林业对策
郑芊卉, 周春国, 韦海航, 陈健
2019, 32(2):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0.y
[摘要](1374) [PDF](970)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为有效控制气温升高,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世界各国提出了本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目标,并积极采取措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部门中,林业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影响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文中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缔约方的自主贡献报告,对世界各国的自主贡献目标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其林业部门的减排目标和对策;经过对各国林业减排目标的归纳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实现自主贡献目标的林业发展方向和对策。
杉木凋落物土壤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夏丽丹, 张虹, 杨靖宇, 于姣妲, 周垂帆
2019, 32(2):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3.y
[摘要](1170) [PDF](740)
摘要:
凋落物作为连接植物与土壤的基本载体,在养分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或人工林凋落物的产量、养分含量、能量流动及碳循环等方面,而针对杉木凋落物的土壤生态功能并未深入探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中简述了杉木凋落物的分解特性,详尽地阐述了杉木凋落物对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土壤生物的影响,并在现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凋落物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混农林业对石漠化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应用
陈海, 朱大运, 陈浒, 文雅琴
2019, 32(2): 13-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7.y
[摘要](1240) [PDF](711)
摘要:
土壤环境变化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混农林的立体优化配置,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文中系统总结混农林业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养分、生物特征的影响,阐明在石漠化极端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林木与农作物存在的水肥竞争以及复合农田中树龄较小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从石漠化地区土壤环境角度对混农林业的水分利用策略、乡土树种的选择搭配、有益土壤生物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提高土地生产力、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等提供参考。
沙枣耐盐性研究进展
代金玲, 锡林呼, 张胜利, 白玉娥
2019, 32(2): 19-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1.y
[摘要](1125) [PDF](757)
摘要: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面积最广,具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同时沙枣的枝、叶、花、果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集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沙枣在我国多个省(市)干旱、半干旱及盐碱地区都有引种栽培,已成为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地区造林绿化的一个先锋树种。文中对国内外近年来沙枣耐盐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盐胁迫对沙枣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AM真菌对沙枣耐盐性的影响,旨在为沙枣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林木抗逆性机制研究进展
胡华英, 曹升, 张虹, 周垂帆, 何宗明, 马祥庆
2019, 32(2): 24-2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77.y
[摘要](1372) [PDF](767)
摘要:
丛枝菌根(AM)真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重要真菌之一,它能够与宿主林木根系产生互利共生体,从而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着多种促进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林木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AM真菌对林木的抗旱性、抗病性、抗盐性、耐热性、耐虫性及对有害重金属抗性的影响等,通过促进林木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新陈代谢等来增加林木生长量、生物量的积累,从而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对在AM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林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林木抗逆性机制研究、森林经营等提供科学参考。
植物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进展
胡琪娟, 王霖娇, 盛茂银
2019, 32(2): 29-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89.y
[摘要](1401) [PDF](840)
摘要:
细根是植物根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衡量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表明,细根的生产与周转对细根的寿命、分解和生物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文中系统阐述了细根生产和周转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细根的3种主要研究方法(根钻法、内生长法和微根管法),进一步分析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影响因素,即除了受植物内在因子(细根构型、根序和化学组成)的制约外,细根生产和周转还受到纬度、海拔、气候、土壤条件、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及生物因子的影响;探讨了在植物细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细根深入研究和根系生态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人工林水肥耦合研究现状及展望
喻阳华, 王颖, 钟欣平
2019, 32(2): 35-3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8.y
[摘要](1194) [PDF](730)
摘要:
水分和肥料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子,水肥管理是人工林培育的核心问题,水肥耦合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人工林水肥耦合研究,可为制定水分和养分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结合区域生境特征的节水、节肥模型,构建结构稳定和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人工林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现状,分析水肥耦合对植株功能性状的影响,探讨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利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以及人工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水肥耦合的关系。我国水肥耦合的相关研究还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入,为集成基于水肥耦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未来需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结合植物水肥需求规律深入研究,二是深化水肥耦合对人工林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三是揭示水肥耦合对人工林生长衰退的影响机理与驱动机制。
国家公园管理研究进展
石健, 黄颖利
2019, 32(2): 40-4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3.y
[摘要](1347) [PDF](755)
摘要: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最主要的形式之一。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人口总量和分布特征与西方国家具有较大差异,当前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协调机制不到位和资金供给主体不清晰等问题。文中在讨论国家公园管理逻辑的基础上,从社区管理、运营管理、资金管理3个方面总结国家公园管理研究进展,分析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的主要脉络,提出未来中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溶胶-凝胶法功能性改良木材研究进展
李利芬, 吴志刚, 余丽萍
2019, 32(2): 45-5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4.y
[摘要](1212) [PDF](782)
摘要:
基于木材天然的双重毛细管系统结构,金属醇盐可在木材"微/纳米容器"内进行溶胶-凝胶反应最终制备木材-无机复合材料。在溶胶-凝胶改良木材过程中,以金属醇盐为主要组分的前驱体溶液可通过涂覆、浸渍/真空加压浸渍、微波/超声波辅助等方式对木材进行改性,且木材密度、基材初始含水率、溶胶反应体系、溶胶粒径、溶胶pH值等对木材溶胶-凝胶改性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文中主要从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溶胶-凝胶法功能性改良木材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溶胶-凝胶功能性改良木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木结构建筑构件三维数字化设计研究
贺琛, 刘佳慧, 刘青杨, 王晓欢, 宋莎莎
2019, 32(2): 51-5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5.y
[摘要](1152) [PDF](865)
摘要:
木结构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仍有标准化、模块化和信息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通过分析木结构建筑构件及三维数字化设计现状,指出现存木构件设计存在的问题,论述基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木构件设计优势及对木结构研究与发展的积极影响;总结木结构建筑构件三维数字化设计方法及流程,在一定规则和标准下采用三维绘图技术完善设计体系,通过对木构件进行三维建模、模块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及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行业发展。
生命周期评价在家具行业的应用
刘祎, 吴智慧, 徐伟
2019, 32(2): 56-6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6.y
[摘要](1303) [PDF](756)
摘要:
家具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业产品,绿色环保的家具产品备受人们的青睐。生命周期评价(LCA)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采用此方法对各种家具产品进行环境效应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可促进整个家具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文中介绍LCA的方法和步骤,综述家具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中数据清单收集及相关数据库建立、产生环境影响的类型及特征化指标、环境效应分析及环境热点确定等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家具行业LCA应用提出展望。
各国林业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基于31个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张少鹏, 朱洪革
2019, 32(2): 61-6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7.y
[摘要](1266) [PDF](747)
摘要:
文中利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绝大多数省域处于H-H地区和L-L地区,通过空间杜宾模型也证明林业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林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影响机制中,林业产业的财政投入、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各省域造林面积、林业职工劳动力成本、林业产业已有规模水平以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均对中国林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效应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其直接效应方面。
中国林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测度及分析
李匆匆, 蒋琴儿, 顾光同, 周凯
2019, 32(2): 67-7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5.y
[摘要](1333) [PDF](708)
摘要:
文中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更新数据中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56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增加值数据,采用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进口渗透率、国际外包率和与最终消费者距离5项指标,对全球林业产业的投入产出增加值结构、林业产业相对地位以及中国林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进行了多视角的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林业增加值结构总体呈现低寡占Ⅱ型,林业的经济功能逐步趋于弱化;中国林业增加值主要由中低技术行业创造,且进口渗透率和国际外包率相比其他林业大国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林业增加值总产出主要被用作中间品投入,与最终消费者距离较远。因此,中国林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上游位置,应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合理运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多渠道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以提高中国林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我国森林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综述
宋烨, 彭红军
2019, 32(2): 71-7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2.y
[摘要](1265) [HTML] (33) [PDF](800)
摘要:
森林保险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生产和保障林农收入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认为,我国森林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依然存在法律法规缺失、费率厘定粗略、保险险种单一等诸多问题。通过进一步梳理文献,文中从法律法规、保险设计、参与意愿、保险费率、再保险制度等方面总结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从供给方、需求方和政府的角度归纳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进行框架设计和制度规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计有差异的保险费率和保险产品,从将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角度思考林业碳汇保险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中国竹林认证现状及趋势
周妍, 张宏亮, 郭帆, 王琴
2019, 32(2): 78-8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1.y
[摘要](1232) [PDF](738)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竹子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竹林认证是我国森林认证一个重要且有特色的领域。中国竹林认证自本世纪初在浙江的一些地区开始实践至今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目前总体呈现缓中有进的趋势,已在认证要求、操作程序、模式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世界竹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文中从认证竹林面积与分布、类型与特点以及审核中存在的不符合项等方面总结我国竹林认证现状,指出竹林认证的成效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竹林认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我国国家公园遴选机制及建设标准研究——基于国外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李明虎, 窦亚权, 胡树发, 李娅, 刘柯三
2019, 32(2): 83-8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4.y
[摘要](1289) [PDF](872)
摘要: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经济发展的新型自然保护地形式,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选取世界上在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分析其国家公园的建设历程、发展现状,比较我国国家公园在遴选机制以及建设标准方面与国外国家公园之间的差异,在借鉴国外国家公园遴选和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的准入标准、评审程序以及国家公园建设中应秉持"4个坚持"的标准,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地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基于全国分布区的调查
童冉, 周本智, 姜丽娜, 周世水, 刘建中, 方禄明, 许礼根, 留凤琴, 陈宏峰
2019, 32(2): 90-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6.y
[摘要](1254) [PDF](777)
摘要:
基于2018年7-8月对我国杉木分布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总结整理了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包括"重栽疏养"、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做不到"适地适树"、群众造林积极性降低、林业部门投入减少以及木材价格波动频繁等问题。针对以上林农、林场、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局等相关林业部门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推动绿色生态优先发展、加大林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良种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林间混生套种以及林下经济建设、加大林地管理力度、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危害能力、加强木材价格依法管理、着重杉木相关产品开发等相应的对策和政策,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基于多功能经营理念的我国森林疗养林经营对策研究
姜俊, 王小平, 南海龙, 张通
2019, 32(2): 97-10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1.y
[摘要](1350) [PDF](712)
摘要:
近年来,随着森林疗养在国内蓬勃发展,如何经营并长期保持现有的具有疗养价值的优质森林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概述了森林疗养的发展现状,以森林多功能经营为理念,围绕需要什么样的疗养林和如何经营疗养林等问题,探讨了以森林"五感"为多功能森林经营目标的疗养林经营技术措施,并提出疗养林经营对策,以期为我国疗养林的经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管理精髓解析
戚均慧, 王英杰, 李代超, 张生瑞
2019, 32(2): 102-10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03.y
[摘要](1235) [PDF](743)
摘要:
哥斯达黎加以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丰富成果而受到IUCN、WWF等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国家公园是哥斯达黎加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承担保护和游憩功能的主要载体。科学有效的管理为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的功能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较高的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文中介绍了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建设概况,在对其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梳理的基础上,提炼了制度化、精细化和公众化等管理精髓,并解析了管理框架、法律法规体系、顶层设计、科学管理系列研究、公众参与和志愿者管理机制等管理核心内容与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
问题探讨
农户家庭收支视角的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实证分析——基于2010-2015年7省林改监测面板数据
刘炳薪, 文彩云, 温亚利, 贺超
2019, 32(2): 108-1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9.0015.y
[摘要](1130) [PDF](681)
摘要:
采用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0-2015年连续6年7省的农户数据,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期以后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资和涉林收入增长乏力;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规模和配套扶持政策会显著促进农户对集体林的经营和投资,而林权不稳定和不完整对农户林业投资有较大的负向影响。应积极稳妥推动流转,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稳定和加强有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持续经营投入;完善相关基本立法,强化农户林权的安全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