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2卷  第1期

专题论述
木材法案对世界原木贸易网络结构的影响
李杰, 田园
2019, 32(1): 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6.y
[摘要](1321) [PDF](1000)
摘要:
文中运用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指标,从整体网络形态和局部结构特征2个方面分析和比较了美国《雷斯法修正案》和《欧盟木材法案》对世界原木贸易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整体贸易关系数量的大幅下降;《雷斯法修正案》的实施未对原木贸易网络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于内部结构调整,以核心国家为中心的局部集中化程度呈此消彼长态势;《欧盟木材法案》影响程度较低。
FSC森林经营认证中国标准的最新变动
校建民, 赵麟萱, 韩锋, 马利超, 王艳艳
2019, 32(1): 6-1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2.y
[摘要](1381) [PDF](841)
摘要:
FSC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森林认证体系之一。2016年7月《FSC中国国家森林管理标准》获得FSC总部的初步批准,经过2年的不断完善,已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文中从整体变化和具体变化2个角度分析新标准与原标准之间的主要区别,讨论新标准的正式发布和实施将给中国开展FSC森林经营认证的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指出新标准中体现出的一些理念与中国森林经营理念存在一定出入。
国外典型林业PPP项目经验借鉴
姜喜麟, 李想, 李昌晓
2019, 32(1): 11-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3.y
[摘要](1386) [PDF](885)
摘要:
公私伙伴关系(PPP)可以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林业PPP快速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国外林业PPP合作渐趋成熟,在融资模式、重点领域、资本范围、制度规范方面的探索值得我国学习借鉴。文中通过分析国外林业PPP具体案例,总结归纳出其成功经验,包括明确的政府指导方针、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合理的利益分配、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以及关注当地发展;建议我国加大开放力度,提升PPP项目吸引力,开展试点示范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河岸带韧性植物群落研究综述
翁恩彬, 翁殊斐, 王晓帆
2019, 32(1): 16-2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74.y
[摘要](1563) [PDF](907)
摘要:
河岸带植物群落是河岸带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具有多种美学价值、生态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全球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人类活动等外界干扰威胁着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稳定,而韧性是有助于植物群落适应干扰的一个重要特性。因此,国际上已有众多的学者开展河岸带韧性植物群落的研究。文中在梳理国际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相关的重要概念,从适应能力、动态转变比对和阈值界定层面归纳河岸带植物群落韧性的评估测量指标与方法,从外来入侵植物、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河流流态3个方面探讨外界干扰因素对植物群落韧性的影响,并针对韧性的内涵延伸、完善测量指标和方法以及外界干扰因素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胡杨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胜利, 代金玲, 姜海燕
2019, 32(1): 22-2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75.y
[摘要](1218) [HTML] (42) [PDF](855)
摘要:
胡杨具有抗盐碱、抗旱等特性,是极端干旱沙漠地区唯一的乔木树种,对于维持荒漠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胡杨对多种逆境的高抗性和良好适应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关于胡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其他模式植物研究开展较晚。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胡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包括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多样性检测、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研究以及重要的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分析等;讨论了目前胡杨分子水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胡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旨在为胡杨的保护和育种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
森林乔木冠层雨水再分配特征及机制研究综述
宗桦
2019, 32(1): 28-3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76.y
[摘要](1313) [PDF](853)
摘要:
森林乔木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意义,有助于定量评价不同区域、尺度、类型的森林冠层雨水利用效率,可为深入研究森林冠层变化对区域水分循环的调节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从森林冠层雨水截留、林内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下凋落物截留4个方面评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森林乔木冠层影响雨水再分配的研究最新进展。研究认为,由于森林冠层雨水再分配的生态机理仍未明晰,因此建立精确度高的截留模型仍将作为此类研究的重难点之一;引入激光雷达技术获得森林冠层三维结构,以及多角度、多通道的多种传感器观测垂直空间多层次的森林冠层雨水再利用规律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林冠雨水截留研究缺乏其与区域水文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将林冠雨水再分配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区域水文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将会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之一。
森林枯落物对流域水文过程调节机理研究进展
沈振乾, 秦天玲, 聂汉江, 田景环
2019, 32(1): 36-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1.y
[摘要](1390) [PDF](890)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关键要素对水文过程的调节机理是国际水文学及水资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森林枯落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区水文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能够延滞流域产/汇流、减缓洪水灾害,还能增强流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因此,亟需深入研究森林枯落物对流域坡面水文过程尤其是产/汇流的调节机理。鉴于此,文中总结分析了森林枯落物自身持水特性及其对土壤入渗、蒸散发、坡面产/汇流等方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基本特征,系统梳理了研究进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森林区的枯落物水文功能及其调节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水肥耦合对杨树根区水、氮运移及吸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刘峰, 仲俊桥, 于景麟, 明健, 贾黎明
2019, 32(1): 42-4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2.y
[摘要](1298) [PDF](903)
摘要:
随着我国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速生丰产林提质增产迫在眉睫,急需探求合理高效的水肥集约经营策略。文中对灌溉施肥条件下植物根区水和氮(N)运移分布、吸收根形态与分布,以及水和N吸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如下:1)水、N分布与施肥灌水量、土壤质地、降水、地下水位等条件有关。主要研究方法有室内、大田试验以及数值模拟法。由不同时刻水、N运移分布情况发现,改善水肥耦合措施,可降低N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提高植物的水、N利用效率。2)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呈“倒金字塔”型分布,随远离树干方向,分布趋于浅层化,垂直根呈“S”形,整体表现为“二态性”;从根系分布规律发现,少量多次随水施肥有利于吸收根及林分生长。3)杨树品种、生育阶段、施肥水平以及土壤条件等不同,其水、N吸收情况及后期分配均存在差异。但恰当的水肥比例和灌施频率均有利于水、N吸收。以往研究只关注根区水和N运移、根系分布、吸收利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对各环节间动态联系以及整体调控机制知之甚少。因此,应设置不同水、N耦合方式,对各环节进行关联分析,明确调控机制,以期实现水、N效率最大化,有效提升林木产量。
空中森林步道发展概况与功能特点分析
曹丽雯, 郄光发, 姜莎莎
2019, 32(1): 48-5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82.y
[摘要](1191) [PDF](1159)
摘要:
空中森林步道是穿行于林冠层的一种独特的林中线路形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步道形式,受到公众的喜爱。文中在概述国内外空中森林步道建设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空中森林步道的4个特点:1)穿行林冠层,生态康养价值高;2)路面平缓,适宜人群广;3)视线开阔,景观丰富度高;4)受有毒、有害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分析了空中森林步道在视觉景观、运动游憩、康养、科普教育4个方面的主要承载功能,并对今后我国空中森林步道的建设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空中森林步道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马尾松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
黄鑫, 戴冬, 黄春波, 滕明君, 周志翔
2019, 32(1): 53-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5.y
[摘要](1363) [PDF](916)
摘要:
马尾松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是我国主要植树造林树种之一,长期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在我国林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大背景下,研究马尾松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从传统方法和遥感技术2个方面介绍了马尾松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算方法,分析了林龄、混交造林、立地条件、气候因素和林分密度对马尾松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热处理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综述
吴再兴, 陈玉和, 黄成建, 李景鹏, 包永洁, 孙丰文
2019, 32(1): 59-6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4.y
[摘要](1288) [PDF](888)
摘要:
热处理可有效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同时对木材力学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文中按照力学指标分别综述热处理工艺对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抗压强度、脆性/冲击韧性及其他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总结热处理对木材力学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可以从以下方面深化热处理技术的研发:一是热处理技术研发时宜根据应用领域科学选择合适的力学指标,二是进一步拓展热处理介质以控制力学性能损失,三是进一步探索热处理对木材不同力学指标的影响机理。
木材湿热软化径向压缩变形特征研究进展
李任, 黄荣凤
2019, 32(1): 65-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81.y
[摘要](1168) [PDF](810)
摘要:
压缩变形特征是压缩木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针对木材湿热软化径向压缩变形,从压缩变形的影响因素、压缩变形位置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和压缩变形固定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树种、生长轮构造和压缩工艺对木材压缩变形的影响,压缩变形位置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压缩变形的影响,指出木材湿热软化径向压缩研究中关于压缩变形需要继续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湿热软化径向压缩木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木塑复合材料主要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劳万里, 朱安明, 李改云, 黄安民, 向琴, 王超, 陈怡
2019, 32(1): 70-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8.y
[摘要](1188) [PDF](921)
摘要: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WPC)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在室内装饰、室外园林景观、建筑、汽车内饰及包装运输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WPC主成分定量分析对于其市场监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保证至关重要。文中总结WPC的主要组分,系统梳理目前国内外WPC主要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各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WPC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各国林业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潜力测算及变化趋势
臧良震, 张彩虹
2019, 32(1): 75-7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0.y
[摘要](1170) [PDF](828)
摘要:
基于各省份林业统计数据,文中利用自下而上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资源潜力,并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3年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由0.78亿t标准煤增长到1.05亿t标准煤,20年间增长了34.62%;从资源构成来看,灌木平茬剩余物和采伐剩余物是林木生物质能源的主要供给来源;从区域变化来看,不同省份资源潜力呈现明显差异,但全国平均水平的逐步提高并非个别省份资源潜力大幅度提高使然,而是绝大部分省份资源潜力的共同增长促成了平均水平的连年提高。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社会组织参与现状及建议
孙鑫, 谢屹
2019, 32(1): 80-8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1.y
[摘要](1335) [PDF](1004)
摘要:
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2018年末数量接近80万个,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文中以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较为活跃的逾10个社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的媒体报道、网站信息、工作人员访谈和专家咨询获取分析资料,基于此梳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社会组织参与情况,探析社会组织在帮助公众提升保护意识和协助政府开展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在误导公众方面产生的消极作用,最后提出增强社会组织在野生动物保护中参与性的建议。
中国林业统计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程志强, 王忠明, 丁浩宸
2019, 32(1): 85-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90.y
[摘要](1232) [PDF](979)
摘要:
随着林业统计数据的广泛应用及日趋复杂,传统数据显示平台已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林业统计数据的管理、展示及可视化分析的需求。为解决林业宏观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和分析程度较低以及大批数据资源浪费等问题,文中基于ASP.NET MVC开发模式,以TypeScript作为编程语言,并结合Bootstrap和Echarts等构建了林业统计数据可视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应用展示、实现效果,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该系统具有数据实时更新及统一管理、专题信息空间分布地图展示、属性信息快速查询、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以丰富的可视化形式全面直观地展现和挖掘了林业统计数据潜在的属性、空间、时间特性。该系统可实现我国林业宏观统计数据的实时更新、统一管理、可视化展示及分析等目的,可以满足林业不同领域的个性化数据可视化需求,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的我国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测度及发展路径分析
邹惠冰, 黄安胜, 林群
2019, 32(1): 91-9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6.y
[摘要](1171) [PDF](805)
摘要:
采用熵权模糊物元模型,从旅游现实竞争力和旅游竞争潜力2个方面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测度,结果表明:1)旅游业绩以及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是目前影响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目前我国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整体较弱,处于不同等级竞争力的省份分布不平衡,大体呈“金字塔型结构”。在此基础上,文中将各省份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划分为9种类型并分析其发展路径,指出“可持续发展型”是发展森林公园旅游的最终目标,但不同类型省份的发展路径应有所差异。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李丽娟, 毕莹竹
2019, 32(1): 96-10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03.y
[摘要](1693) [PDF](927)
摘要:
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很好地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功能,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标杆。我国自2015年首次建立三江源试点国家公园以来,迄今已有10个试点国家公园,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保护地体系中所存在的多头碎片化管理和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实现了对国家公园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然而,由于我国国家公园覆盖面积广阔、保护对象和所涵盖的原有保护地类型多样、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因而在管理和保护上都将面临较大的挑战,急需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多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文中在总结美国国家公园在管理体系、法律、规划和解说、志愿服务体系以及公众参与机制5个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如何借鉴其成功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机制,以确保其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问题探讨
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李朝洪, 赵晓红
2019, 32(1): 102-10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4.y
[摘要](1236) [PDF](766)
摘要:
文中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测算了我国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6年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绩效水平总体上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的演进阶段,并且由经济绩效大于生态绩效转变为生态绩效大于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增长趋势略高于经济绩效增长趋势;综合绩效水平最高的是吉林森工重点国有林区,而后依次是龙江森工重点国有林区、长白山森工重点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影响森林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生态外部压力、经济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资源。
一带一路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木质家具贸易现状及趋势
肖艳, 胡家芳
2019, 32(1): 107-1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117.y
[摘要](1228) [PDF](1006)
摘要:
鉴于地理距离和区域消费习惯对家具贸易影响程度较大,文中按照地理位置差异将“一带一路”地区分为6大板块,利用世界贸易中心(ITC)数据库2013—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木质家具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木质家具贸易总额不断增长,贸易顺差较大,进出口市场分布不均,出口产品种类相对集中,进口产品较分散;为提高我国木质家具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制定战略规划以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优化产品设计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依托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推进木质家具生产与销售,以高科技赋能家具产业和产品,重视木质家具产品的设计保护,加强政府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