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世界原木贸易的微观贸易模式及社区结构分析
王雁斌, 赵正, 程宝栋, 宋维明
2018, 31(2):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6.y
[摘要](1964) [PDF](1155)
摘要:
文中运用块模型和模体发现算法对世界原木网络中的微观贸易模式和社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木材微观贸易模式以半闭合结构为主,分别为同一节点具有2个发出或接受关系以及1个节点同时存在接受和发出关系;通过子图组合机制检验了贸易网络中局部结构是否存在高集聚性和“中间人”效应,发现世界原木局部网络结构集聚性低,但存在“中间人”效应;根据块模型的位置信息,可将世界原木网络划分为主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经纪人板块和孤立板块。
中国桉树培育技术百年发展史与展望
陈少雄, 郑嘉琪, 刘学锋
2018, 31(2): 7-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01.y
[摘要](1764) [PDF](829)
摘要:
近年来,桉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树种。但是,支撑桉树快速发展的培育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文中简要介绍了世界桉树引种概况,总结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展望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方向,并就影响桉树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为桉树零星引种和四旁绿化阶段;二是桉树培育技术的起步阶段,以1954年成立“粤西林场”为标志;三是桉树培育技术的积累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90年形成了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的雏形;四是桉树培育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90年以后,桉树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基本形成。随着全年造林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现代桉树培育技术体系将逐步形成。
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何凌仙子, 贾志清, 刘涛, 李清雪, 张友焱, 冯莉莉, 杨凯悦, 杨德福, 赵雪彬
2018, 31(2): 13-1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03.y
[摘要](2289) [PDF](2178)
摘要:
低温、干旱、土地盐碱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胁迫因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对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索如何将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降到最低以及如何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已成为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盐性机理,提高其耐受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别综述了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提高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途径,展望了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抗逆性植物种质的筛选和育种提供参考。
菌根对林木生理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邹慧, 曾杰
2018, 31(2): 19-2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04.y
[摘要](1928) [PDF](935)
摘要:
菌根作为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存在于绝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可塑性。在林木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根系乃至整个林木的生理代谢活动,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增强其抗逆性。因此,探究菌根对林木生理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是林木菌根应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文中综述了近1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对于改善林木碳素营养,促进林木对氮、磷等矿质元素吸收、转运的途径与机制,以及在抗旱性、抗病性、抗重金属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林木菌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林木菌根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赵宇, 金崑
2018, 31(2): 25-3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02.y
[摘要](2170) [PDF](2027)
摘要: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张学真, 王明铭, 王大扬, 贾文娟, 郑蕾, 丁爱中, 刘宝蕴, 梁信, 张伦梁, 李实
2018, 31(2): 31-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05.y
[摘要](1869) [PDF](1124)
摘要:
河滨带是重要的水陆交错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生态服务功能。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范围内河滨带受到严重破坏。鉴于其在河流保护与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文中介绍了河岸湿地的定义及其退化状况,并从恢复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状况、水文恢复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夏丽丹, 于姣妲, 邓玲玲, 李小艳, 周垂帆, 徐永兴
2018, 31(2): 37-4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92.y
[摘要](2053) [PDF](856)
摘要: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林木修枝对林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黄开栋, 钱壮壮, 唐罗忠
2018, 31(2): 43-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88.y
[摘要](1702) [PDF](982)
摘要:
修枝作为一种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在调节林分结构、调控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维持林分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索科学合理的修枝技术是国内外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文中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林内小气候、林下植被以及林地土壤3个方面阐述了林木的修枝效应,以期揭示林木修枝对环境的作用规律,为人工林修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林木修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数据集成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进展
纪平, 肖云丹, 侯瑞霞, 张乃静
2018, 31(2): 49-5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2.y
[摘要](1839) [PDF](921)
摘要:
文中概述了数据集成的概念以及数据集成在科学研究和决策分析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介绍了模式集成、数据复制和综合集成3种典型的数据集成技术,总结分析了这些数据集成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进展,并从未来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发展对数据应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数据集成应用框架,构建了将来数据应用的技术路线。
基于Hadoop和Spark的森林火灾混合大数据分析系统研究
曾志强, 何小东, 王颖, 吴鑫
2018, 31(2): 55-5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90.y
[摘要](1880) [PDF](1132)
摘要:
针对当前森林火灾动态监测与预警中海量、异构、多源、动态的数据在存储、计算、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国内外在森林火灾动态监测与预警上的研究往往只考虑单一领域或技术的问题,结合新兴的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融合林火动态监测与预警不同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林火多源异构数据采用混合处理方法,基于Hadoop和Spark大数据集成平台构建了一个森林火灾混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并设计一个林火火点检测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后续研究和建立森林火灾动态监测与预警可视化大数据平台提供参考。
各国林业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民事纠纷司法现状考察——以浙江省为例
朱瑞娜, 周伯煌
2018, 31(2): 60-6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9.y
[摘要](1755) [PDF](854)
摘要:
随着林权纠纷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多发,林权民事纠纷进入司法审判程序的现象日趋明显,司法裁判在解决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民事纠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对516份浙江省各人民法院林权民事裁判文书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发现,林权民事案件不仅具有普通民事案件的共性,还因其生态与社会属性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林权纠纷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瓶颈难题,以期推动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民事司法水平的提升。
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温培才, 王霖娇, 盛茂银
2018, 31(2): 66-7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7.0091.y
[摘要](1813) [PDF](834)
摘要: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C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植物生长一般会受到N、P的限制;凋落物和土壤N、P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含量有很大差异;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N含量和凋落物N、P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植物个体差异、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概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我国结构用规格材研究现状及开展产品认证初探
徐明, 龚迎春, 李霞镇, 任海青
2018, 31(2): 72-7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2.y
[摘要](1716) [PDF](829)
摘要:
文中结合我国木结构研究和推广历程,总结我国规格材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我国产品认证发展和国内外实施制度,并对规格材在我国实施产品认证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认证模式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规格材开展产品认证需进一步扩大研究树种、加强基础性能研究、完善标准体系、细化认证制度的建议,且根据规格材在木结构建筑中的安全特性,应按国家强制产品认证制度深入开展研究。
日本森林资源增长特点与采伐利用政策
王燕琴, 白秀萍, 陈洁
2018, 31(2): 82-8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16.y
[摘要](1818) [PDF](854)
摘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成为世界第1大木材进口国,近50年来其森林蓄积量净增长1.6倍。一个森林资源大国,长期大量地进口木材以满足其国内需求,因此有观点认为日本大量进口木材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文中重点阐述日本森林资源增长特点、木材进口动向、国产材利用政策等问题,以阐明日本为什么长期依靠进口木材而未能有效利用本国的森林资源和近年来日本政府推行的国产材利用政策及其成效。
问题探讨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概念与问题分析
王鹏, 樊宝敏, 何友均, 王剑, 李智勇
2018, 31(2): 88-9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28.y
[摘要](1877) [PDF](1391)
摘要: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建设,既是解决我国城市森林发展与管理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市森林功能、内涵与价值转变的重要需求。文中提供了一种认识当代林业和城市关系的视角,认为应通过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反思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认知,界定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这一概念,重新思考城市森林建设中“自然与城市的关系”,探究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城市森林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探讨
吴静, 陈洁, 徐斌
2018, 31(2): 93-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8.0030.y
[摘要](1744) [PDF](924)
摘要:
林业产业中蕴藏着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林业绿色金融有利于引导和支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作为林业绿色金融重要措施的林业绿色信贷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配套法律制度薄弱、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文中简述我国林业绿色信贷政策与研究现状,对我国林业绿色信贷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