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29卷  第6期

年度总目录
2016年第29卷总目次
2016, 29(6): .
[摘要](1761) [PDF](1196)
摘要:
专题论述
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邓三龙
2016, 29(6):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1
[摘要](4068) [PDF](2691)
摘要:
文中结合生态学和现代养生学原理提出了“将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养生、疗养、康复和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的森林康养概念;阐述了以人为本、以林为基、以养为要、以康为宿的森林康养科学内涵;总结了国内外森林康养建设、认证及科学研究现状;根据我国湖南省的森林康养实践,分别从健康检测、疾病预防、疾病康复、疾病治疗、动静结合5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中心、四种途径”的森林康养模式,即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以森林养生、疗养、康复和休闲为途径;从森林康养管理、政策、技术、环境、基地、标准、人才和宣传8个方面讨论了森林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庞新生, 廖红蕾, 宋维明
2016, 29(6): 7-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2
[摘要](2369) [PDF](1441)
摘要:
在简要介绍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国家,通过实证方法简要说明基于统计赋权、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实现过程,并运用兼容度和差异度来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系数检验优选评价方法的一致性。
国内外象牙及其制品市场贸易研究进展分析
黄慎初, 谢屹
2016, 29(6): 12-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3
[摘要](2138) [PDF](1799)
摘要:
大象是地球上最有标志性的物种之一。近年来,野生大象盗猎和象牙非法贸易问题严重,威胁到大象种群繁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文中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回顾国内外象牙及其制品市场贸易研究热点问题、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并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建议。
森林土壤中酸杆菌门多样性研究进展
刘彩霞, 董玉红, 焦如珍
2016, 29(6): 17-2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41.y
[摘要](2660) [PDF](2482)
摘要: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基于分子生态学研究划分的新细菌类群,是最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类群之一。它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所以人们推测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定的驱动作用及生态功能。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cidobacteria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环境因子(海拔、土壤pH值以及土壤中的C和N含量)变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并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酸杆菌门的作用进行推测;分析了Acidobacteria目前研究状况的缺失与不足;建议在未来研究工作应针对优势菌群展开,并且侧重于构建不同环境下酸杆菌门的分离培养体系,以期为该菌门的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生物炭改良林地土壤研究进展
殷丹阳, 罗洁文, 邱云霄, 周垂帆
2016, 29(6): 23-2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40.y
[摘要](2223) [HTML] (29) [PDF](2065)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林地土壤质量退化最为严峻的国家。如何减缓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林业科学最为关注的话题。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土壤改良剂被世界各国广泛研究和利用,然而目前对生物炭的土壤改良作用研究多限于农地土壤,对林地土壤改良的综述性报道还不多见。文中从生物炭影响土壤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炭在改良农林地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炭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物炭在农业及林地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改进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和实现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融合遗传、形态和环境信息的植物智能识别
裴男才
2016, 29(6): 29-3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42.y
[摘要](2416) [PDF](1376)
摘要:
以植物DNA条形码为代表的新兴生物技术逐渐推广应用于林业科学研究领域。文中介绍了美国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开发的Leafsnap可视化植物识别软件的应用情况,根据当前已开展的植物DNA测序和数据库平台构建情况,初步提出一个综合植物DNA条形码、形态和环境信息的智能识别系统,以期为将来改进或开发出更准确、更快捷、更有趣且能进行公众参与的植物识别应用软件提供一些思路,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
心材形成机理与人工促进研究进展
崔之益, 徐大平, 杨曾奖, 张宁南, 刘小金, 洪舟
2016, 29(6): 33-3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4
[摘要](2224) [HTML] (36) [PDF](2224)
摘要:
珍贵树种心材供不应求,主要归因于心材自然形成缓慢。研究如何人为地促进心材形成意义重大,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还未见报道。文中在介绍心材形成的变化过程和主要机理假说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生长调节剂、接种菌类、外源气体和其他抚育措施等人工促进心材形成的主要研究技术及成果,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与展望,以期为今后心材形成机理和人工促进心材形成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植物生态适应性特征及关键种选择研究进展
喻阳华, 余杨, 杨苏茂, 杜明凤
2016, 29(6): 38-4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5
[摘要](2289) [PDF](1800)
摘要:
植物对生境特征的适应是其存活和定居的关键。植被适应性修复研究是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前提之一,已经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主要有叶片生理生态特性、解剖结构和根系构型、生态学特征等,但这些研究少有辅助关键树种选择和植物群落结构调控;进一步分析了关键树种选择技术,主要包含与立地条件、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和种间关系的和谐。为了提高退化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水平,未来需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划分树种适应性功能群,综合考虑光、温、肥与水的耦合作用关系,根系构型调控研究。
森林恢复定义及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分析
彭阳, 白彦锋, 徐睿, 姜春前, 孙睿
2016, 29(6): 43-4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6
[摘要](2233) [PDF](1550)
摘要:
森林恢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中探讨森林恢复的定义,概述退化地和退耕地采取森林恢复措施后其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因素,并提出森林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林窗效应研究综述
王卓敏, 薛立
2016, 29(6): 48-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7
[摘要](2331) [PDF](1414)
摘要:
森林群落常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内源干扰,从而形成林窗。林窗的形成对推动森林群落的演替更新和生态系统发展至关重要。林窗面积的大小与树木的倒伏方式和林冠冠幅及大小有关。林窗面积及林窗内位置的不同,导致其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林窗内树种更新和物种组成、林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等方面。未来林窗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林窗效应,林窗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机制,林窗凋落物分解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和养分循环,不同树种的林窗与最适更新面积的关系,林窗的边缘效应,林窗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动态及过程。
农药精确施用模型及其与林木虚拟生长模型协同研究综述
唐雨生, 郑加强, 张慧春
2016, 29(6): 54-5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8
[摘要](2105) [PDF](1414)
摘要:
林木虚拟生长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树木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农药精确施用模型是应用计算机模拟农药按需定量喷施、与目标植物接触以及产生药效等一系列喷施作业情况。如果把两者耦合起来,将直观模拟出林木正常生长、受病虫害侵染、农药发挥效果、长势有所好转等一系列交互效果,可为调整植物保护策略、制定农药喷施方案和研制新型植保机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文中分析了农林病虫害防治情况和农药精确施用的重要性,在综述国内外喷头雾化性能模型、沉降沉积模型(飘移模型)、施药量调节模型、雾化特性预测模型等农药施用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两模型协同机理和林木虚拟生长模型及耦合模型实时性协同环境,提出了基于农药施用过程与防治药效的模型协同研究、基于林木形态结构模型的仿形对靶喷雾模型研究以及农药精确施用多模型交互协同研究的建议。
国内外木材耐光老化技术研究现状
李能, 于文吉, 包永洁, 何盛, 黄成建, 陈玉和
2016, 29(6): 59-6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30.y
[摘要](2301) [PDF](1910)
摘要:
木材在户外利用时,进行耐光老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木材制品的使用寿命。文中主要从木材涂饰处理和化学改性2个方面对木材耐光老化处理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分析了无机紫外吸收剂、有机紫外吸收剂、木蜡油、化学改性及抗氧化剂等方法的优缺点。未来的耐光老化技术应主要满足以下几点:价格便宜,处理容易,低毒环保,紫外线屏蔽性能好,不损害木材表面性能及涂料涂饰性能;应主要开发多组分复配涂料以满足上述要求,克服单组份耐光老化技术的不足。
各国林业
我国环北部湾地区发展桉树的思考
杨民胜, 吴志华, 张维耀
2016, 29(6): 64-6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39.y
[摘要](2304) [PDF](1565)
摘要:
我国北部湾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桉树造林较早、种植面积大、桉树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形成了从育苗、造林到加工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我国以桉树为原材料的大型林浆纸项目基本上都集中于此,为我国桉树产业及林产业重要的发展区域。文中综述了该地区桉树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桉树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建议和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地区桉树人工林产量与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和发展我国桉树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木工机械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秦光远, 刘思彤, 程宝栋
2016, 29(6): 70-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09
[摘要](2398) [PDF](1468)
摘要:
文中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2-2014年中国木工机械出口贸易数据及其他宏观经济指标构建基于国别的面板数据,在分析中国木工机械出口特征基础上考察木工机械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木工机械出口具有显著的延续性,滞后1期出口额对当期出口额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出口目的国经济规模对中国木工机械出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口目的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具有显著正影响;两国距离具有显著负影响。
我国海外林业投资落实自愿性指南的激励机制研究
宿海颖, 韩峥, 陈勇, 蒋宏飞
2016, 29(6): 75-7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043.y
[摘要](2310) [PDF](1393)
摘要:
《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非强制性一直为利益相关方所关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指导作用,促使中国企业落实相关要求成为工作的重点。文中介绍了《指南》的要求与作用、国外自愿性指南的激励经验,讨论了我国目前实施《指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激励机制的建议,认为需要发挥各方的作用,包括政府、协会、金融、非政府组织等。
美国森林火灾扑救中的航空技术应用与启示
赵璠, 舒立福, 周俊亮, 徐盛基, 赵凤君, 王明玉
2016, 29(6): 80-8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10
[摘要](2306) [PDF](1259)
摘要:
航空技术是当今森林火灾扑救中最为高效的现代化技术,是实现林火“打早,打小,打了”最有力的工具。我国已在多个地区建立了航空护林中心,并逐年加大航空技术在林火扑救中的应用力度;但还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林火扑救的实际需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美国航空扑救发展历史久远,现有的林火扑救体系以航空扑救为主,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文中从航空器选型、航空扑救技术、航空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对美国航空扑救的最新技术及动态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探究现代航空扑救技术的走向,为相关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问题探讨
考虑产能与工艺约束的人造板绿色供应链协调机制分析
陈志松
2016, 29(6): 85-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6.06.011
[摘要](2322) [PDF](1263)
摘要:
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落后、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人造板供应链上下游发展不匹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文中结合人造板产业实际,界定了由人造板制造商和人造板加工商组成的人造板绿色供应链系统,进而在增值税即征即退和环境税政策背景下,分别构建考虑产能与工艺约束以及突破工艺约束的人造板绿色供应链收益分享契约协调模型,运用经验数据进行对比数值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