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27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森林经营主体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韩雪, 耿玉德
2014, 27(5): 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1
[摘要](3069) [HTML] (26) [PDF](2270)
摘要:
森林经营主体的完善与发展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森林经营主体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林业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森林经营主体构建和协同治理方面的现有研究文献, 讨论森林经营主体有待完善和拓展的研究空间, 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杨属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刘敏, 张胜利, 白淑兰, 王琚钢
2014, 27(5): 6-1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2
[摘要](3209) [HTML] (29) [PDF](2148)
摘要:
杨树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广的树种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研究杨属遗传多样性对其基因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即从表型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及DNA多样性4个方面分析了杨属植物派、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 提出我国今后杨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重点。
代谢组学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倪建伟, 杨秀艳, 张华新, 倪元颖, 武海雯, 魏琦
2014, 27(5): 11-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3
[摘要](3316) [HTML] (28) [PDF](2547)
摘要: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在研究植物逆境胁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检测技术、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概述了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下的研究概况, 包括温度、盐分、干旱、病原菌和其他逆境, 以及多种逆境综合胁迫等, 展望了代谢组学的发展前景; 利用代谢组学分析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代谢物的变化, 推测应答胁迫植物对代谢途径的调整, 可为研究植物耐受性和适应逆境机理提供分析方法。
西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退化及植被恢复技术综述
陈斌, 李海东, 曹学章
2014, 27(5): 18-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4
[摘要](3415) [HTML] (25) [PDF](2690)
摘要: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对正在进行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文中在全面梳理西藏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表现(草地退化、湿地退化、工程扰动区植被破坏、风沙化土地不断扩张)、识别其驱动因素(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工程扰动)的基础上, 总结了西藏高原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围栏封育、人工种草、工程扰动分类恢复、适生植物种选择、沙障设置等), 以期为进一步加强西藏高原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林下植被组成和功能研究进展
朱喜, 何志斌, 杜军, 杨军军, 陈龙飞
2014, 27(5): 24-3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5
[摘要](3391) [HTML] (60) [PDF](2217)
摘要: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森林多样性、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流程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关于林下植被的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 其中在森林群落分类、更新演替、养分循环及稳定生产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中从林下植被的定义及其组成、演替和功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如何综合研究演替以及干扰对林下植被组成的影响、林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以及如何将林下植被作用及功能的研究理论应用于近自然人工林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进展
李明军, 杜明凤, 聂朝俊
2014, 27(5): 31-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6
[摘要](3232) [HTML] (11) [PDF](2085)
摘要:
针对地力衰退与维护这一林业研究热点, 文中从林分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自毒作用6个方面阐述了马尾松人工林的地力现状。众多研究表明, 马尾松人工林尚未出现地力衰退, 其产生地力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林地施肥、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进展, 并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魏永久, 郭子良, 崔国发
2014, 27(5): 37-4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7
[摘要](3114) [HTML] (60) [PDF](2246)
摘要: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平衡。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669个, 总面积达149.79万km2, 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 难以对其采用统一的保护投资水平, 所以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价值评价尤为重要。文中从定性、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 以期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国外国家公园管理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赵继敏, 王洁
2014, 27(5): 44-4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8
[摘要](3311) [HTML] (21) [PDF](2696)
摘要: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在各国国家公园维护费用不断上涨的同时, 新公共管理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呼唤政府部门提升管理效率。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的国家公园分别采取了建立企业预算系统、与企业合作筹集资金、推动雇员接管以及加强精细化管理等改革措施, 激励基层公园管理机构有效提升管理效率。文中介绍和分析美国、加拿大、南非国家公园管理改革措施与经验, 指出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市场化改革、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及服务实施多样与精细化的管理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 提出了加强我国国家公园(内涵上包括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的建议。
木材固碳量与含碳率研究进展
郭明辉, 刘祎
2014, 27(5): 50-5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09
[摘要](3304) [HTML] (73) [PDF](2927)
摘要:
木材碳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木材碳素的储存量、木材储能、人工林木材固碳增汇与优质木材培育技术及木质产品固碳延伸等方面。文中简述了木材碳学研究中木材固碳量与含碳率、木材固碳量的影响因素、木材固碳量与木材热值的关系以及木质材料固碳量和固碳延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各国林业
多重目标下的中国林业技术效率及其收敛性分析
黄安胜, 林群, 苏时鹏, 许佳贤, 张春霞, 吴俊媛
2014, 27(5): 55-6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0
[摘要](2737) [HTML] (3) [PDF](2256)
摘要:
文中借助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 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三大效益”最大化目标下的中国林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地区差距和收敛性。研究表明:中国林业技术效率水平较高, 但省域林业技术效率较低且差距较大; 中国林业技术效率不存在全域性的绝对σ收敛, 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林业技术效率均存在“俱乐部收敛”且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比西部地区更快, 而中部地区则不存在“俱乐部收敛”; 南方集体林区存在“俱乐部收敛”, 而其他林区则不存在“俱乐部收敛”。
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体系路径选择
陈洁, 徐斌, 刘小丽, 李岩
2014, 27(5): 61-6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1
[摘要](3036) [HTML] (2) [PDF](2640)
摘要:
随着国际市场对木材合法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文中将当今世界通行的木材合法性认定体系划分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合法性认定体系、行业协会主导的认定体系、非政府组织主导的自愿性合法性倡议、以市场为基础的第三方合法性认定4种类型, 概述不同体系的标准与要求, 分析比较各类体系的优势与劣势, 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对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体系路径选择的建议。
日本林业防灾减灾政策支持体系及借鉴
陈绍志, 白秀萍
2014, 27(5): 67-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2
[摘要](3008) [HTML] (3) [PDF](2054)
摘要:
我国是一个林业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 森林火灾、有害植物入侵、病虫鼠害、雨雪冰冻、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各种灾害时有发生, 给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造成巨大威胁。日本灾害预防和救治管理体系完善, 经验值得借鉴。文中概述了日本防灾管理的法律体系和预算体系, 重点阐述了日本林业防灾预算体系、重大灾害防治制度和重大灾害追加预算制度, 针对我国林业防灾体系建设提出应完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林业灾害管理等级制度等建议。
韩国国立公园管理探析
李祗辉
2014, 27(5): 75-8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3
[摘要](3371) [HTML] (48) [PDF](2397)
摘要:
截至2013年, 韩国国立公园数量为21个, 占韩国国土面积的6.65%。韩国国立公园是韩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也是韩国最美的游憩圣地。了解韩国国立公园管理体系对建设我国国家公园具有启示意义。文中介绍了韩国国立公园现状、管理体制、管理经验以及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情况; 提出借鉴韩国国立公园经验, 建议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应正确认识国家公园功能、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管理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开展国际交流、强化学术研究和提高服务质量等。
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
高云飞, 谢屹, 周悦
2014, 27(5): 81-8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4
[摘要](3365) [HTML] (13) [PDF](2356)
摘要:
瑞典是全球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典范。文中从克服市场机制失灵角度分析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目标, 介绍欧盟和瑞典本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瑞典为推动林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出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消费税免除、绿色采购等经济政策, 以及瑞典单独及与欧盟共同支持的相关科研项目, 提出对我国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几点启示。
美国林务局技术转移现状及启示
马文君, 王忠明, 龙三群
2014, 27(5): 85-9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5
[摘要](3059) [HTML] (2) [PDF](2223)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流动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日趋重要, 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然而, 长期以来, 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美国林务局以服务公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力为目的, 一直致力于自身科研创新成果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技术转移机制, 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林业行业学习和借鉴。文中总结分析了美国林务局技术转移机制、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提出了促进我国林业技术转移的启示, 对于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和林业科研机构具有参考价值。
问题研讨
基于履约视角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障碍评价
侯一蕾, 吴伟玲, 万夏林, 温亚利, 刘影
2014, 27(5): 91-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5.016
[摘要](3023) [HTML] (4) [PDF](2107)
摘要: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这些激励措施在促进发展的同时, 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行国际公约造成一定的障碍。为了研究目前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障碍, 文中从国际履约的角度出发, 对中国实现“爱知目标3”(取消、淘汰或改进包括补贴在内的各种危害生物多样性的激励措施)的障碍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要减缓发展带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 在法律与制度因素、利益和责任机制因素这2个方面存在较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