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27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陆地生态系统扰动与碳循环模拟研究进展
杨毅, 陶波
2014, 27(4): 1-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1
[摘要](3103) [HTML] (76) [PDF](2843)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扰动(火灾、病虫害、氮沉降、极端气候事件等)可以极大影响并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而对陆地碳循环的时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定量估算自然扰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针对几种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扰动(火灾、虫害、氮沉降、干旱和洪水等)分析扰动过程与陆地碳收支动态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生态系统扰动过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各自特点,重点介绍运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方法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各种扰动过程的响应,分析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确定性,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降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
张静茹, 张雷一, 刘方, 姚斌
2014, 27(4): 6-1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2
[摘要](2917) [HTML] (54) [PDF](2690)
摘要:
未来气候变化预示着降雨时间和数量的变化。降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分来源,降雨格局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土壤微生物作为敏感指标多用来监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文中综述了降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样性的直接影响,以及其通过改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植被生长等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的间接影响,其中还可能伴随着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土地利用方式、温度、海拔等。通过了解降雨格局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降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郑姗姗, 吴鹏飞, 马祥庆
2014, 27(4): 13-1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3
[摘要](3040) [HTML] (37) [PDF](2577)
摘要:
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直接关系着林地生产力、生态恢复的方向与途径,是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生态系统的演替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有关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就海拔高度、土层深度、坡向、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对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合多种环境因子对土壤进行季节动态变化的研究比较缺乏,基于林分或更大尺度下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形成机制、土壤空间变异规律同人为干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等关系的研究应该得到更多重视,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植物鉴别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永富, 刘华, 陈巧
2014, 27(4): 18-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4
[摘要](3089) [HTML] (30) [PDF](3650)
摘要:
植物鉴别不仅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商贸、考古、检验检疫等领域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中系统介绍了基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组成、结构、纹理等外部特征的人工鉴别方法,基于燃烧、光谱、色谱、质谱、热差、细胞、孢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分析的辅助人工鉴别方法,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摄影、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自动鉴别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植物鉴别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植物自动鉴别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避免植物鉴别技术和方法的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植物鉴别技术和方法研究的创新。
木本植物氮素内循环研究综述
王佳茜, 李国雷, 孙龙, 韩树文, 池桂杰
2014, 27(4): 24-2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5
[摘要](2912) [HTML] (71) [PDF](2399)
摘要:
木本植物通过N内循环机制来适应有限的N供给,从而保持较高的生产力。文中从N内循环的过程、研究方法、受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过程包括休眠期N回流及翌年春季N再利用2个阶段,贮藏蛋白、精氨酸是休眠期N贮存的主要物质,谷氨酰胺是再利用阶段的主要运输载体;其研究方法主要有3种,即净余法局限于盆栽试验,N流量法通过测定不同时期树液中的N含量以及含N物质的组分来估测大树的N循环情况,同位素标记法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树种、年龄、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及大气CO2浓度等是影响N内循环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评述和展望,以期为植物N内循环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金合欢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唐佳佳, 洑香香, 尚旭岚, 王纪
2014, 27(4): 30-3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6
[摘要](3151) [HTML] (32) [PDF](3400)
摘要:
金合欢属植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材质好、适应性强、用途广,在我国南方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掌握该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促进其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中从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培养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培苗移栽等方面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合欢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组培快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建立金合欢属植物高效组培体系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杨树短轮伐期矮林培育国内外研究进展
戴丽莉, 贾黎明
2014, 27(4): 36-4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7
[摘要](3108) [HTML] (31) [PDF](2169)
摘要:
短轮伐期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原料生产方式,其产品(如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生物乙醇等)可以替代日益匮乏的化石燃料,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杨树短轮伐期矮林培育研究进展情况,主要包括良种选育、营造技术、密度控制、轮伐周期、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及矮林收获物的化学成分等方面,旨在为今后我国研究和发展杨树短轮伐期矮林提供思路和方法。
林火管理对火动态的影响
苗庆林, 刘耀香, 田晓瑞
2014, 27(4): 42-4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8
[摘要](3136) [HTML] (45) [PDF](2475)
摘要: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因子之一。火动态研究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总结了当前全球各种植被类型的火动态,分析了不同林火管理政策对林火动态的影响,根据当前火动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提出了综合林火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难点。
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化学问题
张晓涛, 王哲, 王喜明
2014, 27(4): 48-5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09
[摘要](3448) [HTML] (72) [PDF](3148)
摘要:
木材科学作为一门研究木质化天然材料结构、性质和功能改良的科学,在研究中存在很多化学问题。文中从木材化学成分提取、能源化利用、改性、复合材料制备及年轮化学等研究的机理和工艺着手,综述了木材科学研究中涉及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等化学问题,对木材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有利于对木材科学的认识和掌握木材科学研究的方向。
各国林业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经济与文化抑制及解抑机制分析——以苏北杨木加工业为例
赵航, 张智光
2014, 27(4): 54-59.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0
[摘要](4303) [HTML] (24) [PDF](11660)
摘要:
欠发达地区所集聚的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通过对苏北杨木加工业集聚低水平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导致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低水平锁定的经济—文化抑制循环。在这种抑制循环机制作用下,苏北杨木加工产业集聚始终呈现低水平均衡。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应建立经济—文化解抑机制,通过经济与文化联动打破抑制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循环,实现产业集聚快速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刘天森, 柯水发
2014, 27(4): 60-6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1
[摘要](2952) [HTML] (7) [PDF](2433)
摘要:
以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毁林造林”现象为例,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林业部门寻租行为成因,得出林农法律意识薄弱、林业部门收益不足、政府监管不完善等是产生寻租行为的主要动因,据此提出依托明确的林地产权界定提升农民对土地物权意识、加强对地方林业部门支持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司法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后林改时期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动态趋势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曹兰芳, 王立群, 曾玉林
2014, 27(4): 65-70.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007.y
[摘要](3082) [HTML] (19) [PDF](2035)
摘要:
在后林改时期,农户已成为我国集体林区主要林业经营主体。文中梳理了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相关研究文献;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从林业生产过程角度揭示林改后农户造林、抚育和采伐行为动态趋势,从投入角度探讨林业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行为变化趋势,从林业产出角度分析林业收入水平和来源结构变化趋势及其与林业生产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后林改时期农户林业生产行为的基本发展趋势。
中国紫胶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陈智勇
2014, 27(4): 71-7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2
[摘要](2934) [HTML] (37) [PDF](2957)
摘要:
紫胶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紫胶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紫胶产业从原材料培育到产品研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紫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分析了中国紫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使紫胶产业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非洲竹区竹种类、资源与产业调查
廉超, 冯云, 周建梅, 冉洪, 张莹, 夏念和, 傅金和, 郭起荣
2014, 27(4): 75-8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3
[摘要](3476) [HTML] (33) [PDF](9016)
摘要:
不考虑无天然竹类分布的欧洲,世界可划分为亚太、美洲和非洲3大竹区。非洲竹区的竹类少有研究。结合在马达加斯加的实地考察,经整理,非洲有竹类植物71个种、2个品种,其中草本竹类13个种,木本竹类58个种、2个品种;原产竹类52个种、1个品种,引进竹类19个种、1个品种。文中总结梳理了非洲竹类的繁殖培育、资源保护、利用与贸易等现状。
肯尼亚林业概况
黄明东
2014, 27(4): 83-8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4
[摘要](3150) [HTML] (12) [PDF](2681)
摘要: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是少林国家,但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从肯尼亚森林资源现状与利用、林业政策及其演变、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介绍肯尼亚林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和肯尼亚的贸易关系提出两国开展林业合作的机遇。
秘鲁竹业发展概况
蔡函江, 丁兴萃, 吴再兴, 陈章敏, 李能
2014, 27(4): 87-9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5
[摘要](3803) [HTML] (35) [PDF](3297)
摘要:
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是亚马孙河的发源地,但近年来毁林和森林退化严重。秘鲁政府迫切希望通过选择竹子等优势植物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文中介绍了秘鲁竹种资源、栽培管理、加工利用和市场现状,概述了秘鲁政府制定的国家竹业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和秘鲁竹业发展均具有巨大潜力,中国可与秘鲁在科研、种质资源交换、人工林建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两国竹业的共同繁荣。
问题探讨
基于林业自然灾害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实证分析——以福建、江西、湖南、陕西4省为例
高阳, 赵正, 段伟, 温亚利
2014, 27(4): 92-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4.016
[摘要](2893) [HTML] (20) [PDF](5073)
摘要:
森林保险具有分担农户林业经营风险、扩大林业融资规模的显著作用。文中利用对江西、湖南、陕西和福建4省农户的647份调研数据,对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包括林业自然灾害在内的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各项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业自然灾害、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外出打工人数、家庭人口规模、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参加合作组织情况对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省份显著不同,其中林业自然灾害对农户的森林保险需求呈显著影响的省份为福建和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