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27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研究综述
耿利敏, 沈文星
2014, 27(1): 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1
[摘要](3191) [HTML] (51) [PDF](2489)
摘要:
在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主要林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国,而林区尤其是偏远山区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丰富却普遍贫困的背景下,文中从非木质林产品与居民收入增加、非木质林产品与粮食安全、非木质林产品与乡村安全网、非木质林产品的市场化等方面,结合我国的研究和实际情况总结非木质林产品与减少贫困的研究概况,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评析,讨论现有研究特点和不足,并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展望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木质林产品来减少贫困,增加林区居民收入。
水源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边界——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
刘平养, 张晓冰, 宋佩颖
2014, 27(1): 7-1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2
[摘要](3169) [HTML] (40) [PDF](2368)
摘要:
我国水源地保护普遍存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而生态补偿被视为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路径。无论是输血型补偿还是造血型补偿,均存在有效性边界。文中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无论输血型补偿还是造血型补偿均不能有效解决水源地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水源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生态补偿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提出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应当以整体降低水源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为导向,结合城市化进程,不断降低区域的人口密度,激励土地利用从高强度向低强度方式转变。
基于多峰Hubbert模型的可再生能源产量趋势分析——以美国木材产量为例
李明玉, 张广胜
2014, 27(1): 12-1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3
[摘要](3093) [HTML] (28) [PDF](3377)
摘要:
文中依据Hubbert模型研究分析美国可再生能源产量变化趋势,描绘出木材的多峰Hubbert曲线。结果表明:1)美国作为能源使用的木材产量整体上呈现钟形曲线变化趋势;2)在木材产量的多峰Hubbert曲线中,3条新增曲线的峰值以相同的周期逐期减半。文中还分析了木材产量趋势对能源供给的影响。
红树植物亲缘地理学研究进展
阮宇, 李俊清, 林伟山, 吕佳, 陈乃明
2014, 27(1): 17-2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4
[摘要](2992) [HTML] (34) [PDF](3020)
摘要:
红树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上。健全的红树植物生态系统是人类持续利用红树林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护、维持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及其遗传健全性已成为红树林生态学家最关心的问题。红树植物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形成原因是生态学家和保护生态学家的研究重点。文中介绍了近些年来红树植物亲缘地理学研究概况,包括地理隔离对红树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隔以及引起红树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原因等内容;阐述了地质历史引起地形地貌变化、地理隔离、繁殖体扩散及生境环境等因子影响红树群体遗传演化的机制;探讨了红树植物亲缘地理学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红树植物保护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植物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
李焕勇, 刘涛, 张华新, 杨秀艳, 杨升
2014, 27(1): 23-2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5
[摘要](3140) [HTML] (37) [PDF](5668)
摘要:
植物扦插繁殖主要是不定根的形成过程,而不定根形成的复杂过程是多因素共同调控的,研究其生根机理对于了解不定根形成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不定根形成机理的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植物激素、酶、营养物质等)以及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生根机理的综合研究可以为难生根植物繁殖提供理论参考,为生产上加快植物扦插生根速率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技术支持。
干旱对树木叶片性状及抗旱生理的影响
叶龙华, 黄香兰, 薛立
2014, 27(1): 29-34.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6
[摘要](3217) [HTML] (33) [PDF](3315)
摘要:
干旱是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逆境。树木为了适应干旱,在叶形态及解剖结构、叶片内含物质、渗透调节及酶调节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保持渗透势的平衡和清除自由基,避免或者减轻细胞受到伤害。文中综述了干旱对树木叶片形态及解剖特性、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叶片气孔调节及光合生理、叶片内含物质、抗旱生理和叶片脱落及衰老等方面的影响。未来的研究热点是在大尺度上长期研究叶性状和抗旱生理的关系,对叶片性状及其环境进行协同研究,强化常见树木的主要栽培品种和珍稀树种的叶片抗旱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筛选抗旱品种。
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卢广超, 邵怡若, 薛立
2014, 27(1): 35-4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7
[摘要](3042) [HTML] (45) [PDF](2678)
摘要:
过去几十年的人类活动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氮输入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有促进、抑制和没有影响3种情况。凋落物的基质质量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其中木质素、纤维素、酚类物质、N浓度、P浓度、C/N比、C/P比、木质素/N比具有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化,如CO2增加、温度上升和降水变化,影响了氮沉降的速率和凋落物分解。未来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研究热点包括加强氮沉降对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和阔叶树种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研究的长期化,采用13C同位素研究凋落物分解,注重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与大气CO2浓度升高、气候变暖、降水变化、紫外线辐射增强、P沉降交互作用响应的研究。
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养分作用研究进展
王瑞华, 葛晓敏, 唐罗忠
2014, 27(1): 43-4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8
[摘要](3156) [HTML] (31) [PDF](3125)
摘要: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及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林下植被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以往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时限以及研究尺度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林下植被的认识还不统一,研究结论不够深刻。如何正确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合理评价林下植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科学制定林下植被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养分作用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林下植被研究、林下植被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机载激光雷达和地基激光雷达林业应用现状
刘鲁霞, 庞勇
2014, 27(1): 49-5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09
[摘要](3454) [HTML] (98) [PDF](4440)
摘要:
激光雷达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地物的三维信息,在森林参数反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机载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雷达在林业上的应用取得很大进展,在森林调查中应用广泛。文中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雷达在森林参数提取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概述了2种数据结合在森林参数反演中的应用,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土地沙化信息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吴见
2014, 27(1): 57-6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0
[摘要](3188) [HTML] (21) [PDF](2446)
摘要:
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沙化信息监测研究中。文中回顾了国内外沙化信息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从沙化光谱特征分析、沙化因子信息提取以及沙化信息动态分析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沙化光谱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化,虽然在沙化区域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模型以及沙漠地形研究方面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较多,但各具局限性,对格局—过程之间关系的新探索仍存在许多难以克服之处。指出了沙化信息遥感监测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探讨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微波处理技术在木材功能化改性研究中的应用
何盛, 傅峰, 林兰英, 周永东
2014, 27(1): 62-67.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1
[摘要](3145) [HTML] (14) [PDF](3167)
摘要:
微波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木材的渗透性能,为木材的功能化改性研究提供有利条件。文中通过分析微波处理木材的原理与特点,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微波处理方法进行木材功能化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微波处理木材功能化改性研究的新方向与重点,旨在为木材功能化改性处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各国林业
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周琳, 王雁
2014, 27(1): 68-7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2
[摘要](3400) [HTML] (18) [PDF](6839)
摘要:
提取牡丹籽油是木本食用油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不仅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还对增加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中对牡丹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从提高认识、规划布局、科技支撑、基地建设、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未来油用牡丹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瑞典北部地区林地使用权属冲突解决的磋商程序分析
吴肖梦, 谢屹, 李媛
2014, 27(1): 72-7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3
[摘要](3009) [HTML] (19) [PDF](2193)
摘要:
瑞典北部林地为营林业和驯鹿业复合使用,2个行业的发展对对方都构成不利影响。文中描述了营林业和驯鹿业共同使用林地的情况以及存在的权属冲突表现形式与成因,分析了瑞典《森林法》规定的磋商程序及其操作与实施、双方对磋商程序的评价和磋商程序的改进方向,讨论了磋商程序在营林业和驯鹿业冲突缓解中的作用以及制度存在的失灵现象,并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
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理论、方法与借鉴
苏立娟, 陈嘉文, 覃鑫浩, 陈绍志, 何友均
2014, 27(1): 77-81.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4
[摘要](3091) [HTML] (7) [PDF](3036)
摘要:
林业规划是指导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林业规划实施评估有利于客观评价林业规划的实施成效,发现问题并提供建议。文中介绍了新西兰林业规划的现状,对用于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的战略环境评估、基于一致性的规划实施评估、基于绩效的规划实施评估等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还分析了新西兰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的特点,总结了对中国开展林业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1)立法保障规划实施评估;2)重视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公众参与;3)目标一致性评估。
中美林业发展与林业高等教育联动关系比较与启示
王锦, TangDingying, WangGuangyu
2014, 27(1): 82-8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5
[摘要](3368) [HTML] (18) [PDF](5442)
摘要:
世界各国林业发展与林业高等教育各具特色,两者互为联动。文中在分析中美两国相关林业数据和报告的基础上,比较了两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林业行业发展与林业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以及两国林业高等教育尤其是林科专业本科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规模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中美两国林业发展都经历了从产业型到公益型的发展阶段,而同期的林业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也呈现出相适应的变化,林业高等教育发展与同期的林业发展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文中最后提出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注重林业和林业高等教育的联动关系,使其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问题探讨
基于理论基础视角的森林认证运行机理分析
丛之华, 万志芳, 杨兴龙, 许玉粉
2014, 27(1): 89-92.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6
[摘要](3334) [HTML] (19) [PDF](5357)
摘要:
文中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对森林认证运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指出全球化的林业产业供应链是森林认证产生的前提,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是森林认证产生的内在要求,供应链的干预为森林认证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森林认证运行背后的经济思考,制度信任是森林认证制度平稳运行的保证;总结归纳4个理论基础的关系,指出供应链理论是森林认证运行理论基础的核心;分析了森林认证的运行机理,指出森林认证是运用消费者选择、信任和企业社会责任等理论不断改进林业产业供应链的过程。
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现状分析
刘欣, 王永清
2014, 27(1): 93-9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4.01.017
[摘要](3176) [HTML] (7) [PDF](2457)
摘要:
文中回顾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概念提出的过程,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生态效益补偿、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总结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