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6卷  第6期

2013年第26卷总目次
2013, 26(6).
摘要:
综合述评
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防治的挑战与创新发展
江泽慧
2013, 26(6): 1-4.
摘要:
人类对今日之地球气候、环境和生命系统的影响已接近或超过自然变化的强度和速率, 亟需探索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综合防治的创新理论和途径, 构建地球系统良性互动循环体系,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文中侧重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地退化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探讨土地退化防治的新思路, 分享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的新经验, 旨在力推将土地退化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消除贫困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有机链接, 以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地球。
专题论述
气候谈判、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关系研究现状
曹玉昆, 王玥
2013, 26(6): 5-9.
摘要:
文中介绍气候谈判产生的背景、谈判机制设计、影响谈判进程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 分析贸易政策与环境、资源禀赋、汇率变动等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讨论气候谈判与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文献表明:气候谈判通过关税直接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通过非关税措施包括森林认证、进口产品检验检疫、森林碳汇等对全球木材产品国际贸易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然而, 这些研究主要还是基于简单的逻辑推理, 对于涉林气候谈判影响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机理并没有进行深入剖析, 更没有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涉林气候谈判对木材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佛教对银杏文化的影响
陈凤洁, 樊宝敏
2013, 26(6): 10-14.
摘要:
佛教对银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银杏古树, 促进了银杏树的种植和扩展, 推动了银杏精神与文化的阐发。佛教为银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场所、内容和受众, 从而推动了银杏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银杏文化, 要注意研究银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注意与时俱进, 重视政府部门、学术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推动, 加强宣传引导, 鼓励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低温胁迫下植物生理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任军, 黄志霖, 曾立雄, 施征
2013, 26(6): 15-20.
摘要:
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 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影响着植物栽培、作物生产、花卉开花和果树结实等一系列活动,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方法。文中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抗寒性与形态结构、膜系统、保护性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基因等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分析认为, 与抗寒性相关的各个因素最深入层次都涉及基因组序列排列、信号传导、基因表达。今后加强结合分子层面、代谢组学和栽培措施改善植物抗寒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可为植物抗寒机理探索提供深层次基础理论参考。
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赵罕, 朱高浦, 刘梦培, 秦玥, 乌云塔娜
2013, 26(6): 21-26.
摘要:
微卫星(SSR)是建立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上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分子标记, 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等优点。文中介绍了微卫星序列的分布特征、分布模式、多态性的产生机理及重复序列所具有的功能, 综述了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引物获取途径及其在林业研究上的主要应用。
基于星载雷达全波形数据估测森林结构参数研究综述
邢艳秋, 王蕊, 李增元
2013, 26(6): 27-32.
摘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 基于星载雷达全波形数据来估测森林结构参数已成为一项突破性的技术。星载雷达对植被空间结构和地形探测能力很强, 能准确估测出森林结构参数, 为进一步研究森林碳储量和碳循环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因此在林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星载雷达系统ICESat-GLAS及其组成和工作原理, 系统总结了利用星载雷达数据估测森林结构参数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星载雷达估测森林结构参数的局限性, 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国内外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比较
刘方正, 崔国发
2013, 26(6): 33-38.
摘要:
评价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是当前自然保护区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其目标在于发现管理不足、识别管理威胁、提出改进建议等。文中比较了6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和3种我国现有的评价方法。其中国际上的评价方法多是基于世界保护区委员会提出的框架构建。“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优先性确定方法”、“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是目前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2种方法, 可以实现快速识别管理威胁并进行动态跟踪。我国有2种评价方法采用指标分级打分的形式,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已应用到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评价中。此外, 将森林认证引入管理有效性评价是我国研究者的一项创新。发挥认证的优势将对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改进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木塑复合材料耐候性能研究进展
任丹, 余雁
2013, 26(6): 39-44.
摘要:
木塑复合材料(WPC)的耐候性能决定了材料的户外使用寿命。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在WPC耐热氧老化、耐光氧老化、耐真菌腐朽及耐潮湿与冻融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 热氧老化与光氧老化均使得WPC发生褪色现象, 力学性能下降, 添加抗氧化剂与光稳定剂可分别改善二者对WPC的破坏作用。WPC中木粉含量较高时更易发生真菌腐朽现象, 添加化学防腐剂或其他助剂、木粉改性及涂饰可有效抑制真菌腐朽。WPC的吸水性是其热氧老化、光氧老化、真菌腐朽及冻融循环过程的催化剂。文中还总结了目前WPC耐候性能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各国林业
中国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石漠化风险评价方法
黄晓云, 常晟, 王静爱, 张春琴, 李富华, 杨陈超琦
2013, 26(6): 45-51.
摘要: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风险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石漠化风险评价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石漠化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可以为石漠化灾害风险防范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文中在对石漠化及其风险评价相关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界定的基础上, 基于石漠化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从概念模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3个方面展开评述, 提出石漠化风险评价的主要方向是定量化、系统化和全球变化情景下的风险评价。
我国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连相汝, 鲁法典, 刘成杰, 庞延军, 刘春艳, 常玉, 崔洁琼
2013, 26(6): 52-58.
摘要:
森林天然更新是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生物学过程, 对森林群落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总结了我国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 归纳了天然更新的研究方法及相关指标, 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以期为我国人工林的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森林抚育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李宇昊
2013, 26(6): 59-63.
摘要:
根据近几年森林抚育的实施情况, 从森林抚育理论、指标和技术手段3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抚育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森林抚育经营指导理论、完善指标体系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改进建议, 以期为探索建立完备的森林抚育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韩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概述
杨光, 舒立福, 邸雪颖, ChaeHeemun
2013, 26(6): 64-68.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 借鉴美国和加拿大先进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经验, 尤其是借鉴其他国家消化吸收美、加两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的成功做法是提高我国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介绍了韩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KFFDRI)研建过程及其原理与方法等技术细节, 比较了KFFDRI与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NFDRS)及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CFFDRS)的不同, 以期对我国构建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提供技术参考。
日本国立公园发展、体系与特点
许浩
2013, 26(6): 69-74.
[摘要](178) [HTML] (98) [PDF](11)
摘要:
截至2010年日本国立公园与国定公园(准国立公园)共有85处, 占日本国土面积9.1%。国立公园保护着日本最重要的自然风景资源, 也是最重要的度假休闲地。了解日本国立公园管理体系对建设我国森林公园具有启示意义。文中梳理了日本国立公园产生、发展的脉络, 以及国立公园和国定公园的基本状况; 概述了国立公园的规划体系、管理体系和保护分区, 并指出日本国立公园的基本特点是风景资源复杂多样、内部土地权属复杂、地域制自然公园管理制度和保护体系的基础在于多方协作; 提出借鉴日本国立公园的经验, 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应建立协作体制, 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 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统筹考虑功能与布局。
英国林区道路发展及启示
李剑泉, 田康, 陈绍志
2013, 26(6): 75-80.
摘要:
研究国外林区道路发展有利于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文中简介了英国林业发展概况, 从林道功能演变及外部连通性、林区道路等级与林道网密度、林道网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和林道建设依据及关键技术指标方面概括了英国林区道路发展现状, 从投资主体与审批、资金主要来源、林道投资管理以及私有林与国有林等方面分析了林道建设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从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环境评估方面总结了英国林道管理模式, 从私有林主和政府共同投资林道建设、严格制定林区道路建设标准、以环境影响评估指导林道建设和促进林区道路的多功能利用等方面探讨了英国林道发展的4点主要启示, 对于我国林区道路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瑞典森林产权制度演变历程回顾与启示
仲艳维, 谢屹, 李媛
2013, 26(6): 81-85.
摘要:
瑞典为林业发达国家, 森林产权制度健全完整, 对于优化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具有一定启示价值。文中基于英文文献, 分析了瑞典森林、林地等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动因及制度, 木材需求变化时期由于林主、林业产业、林业工会等不同利益方的博弈而引起的森林产权制度演变, 以及环境保护运动兴起后森林产权制度再次发生的演变。瑞典森林产权制度演变的历程表明, 森林产权制度作为一项对森林资源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经济规则, 其演变具有可持续性和动态性, 完善与健全法律和法规制度是固化产权制度改革成效的根本措施。
问题探讨
我国乡镇林业站人才稳定机制与培养问题探讨
陈柯
2013, 26(6): 86-90.
摘要:
我国乡镇林业站人才缺乏与人才群体难以稳定已成为林业站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文中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建立乡镇林业站人员绩效工资机制、素质提升机制和人才群体稳定机制, 尽快将乡镇林业站人员工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有偿服务, 激励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发挥服务职能的动机与行为; 提高准入门槛, 强化培训, 严格绩效考核, 促进乡镇林业站人才素质提升; 注重林业发展环境建设, 为乡镇林业站人员职能发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环境和条件; 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建设, 为乡镇林业站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