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6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森林管理碳计量研究
赵旭, 白彦峰, 姜春前, 孙睿
2013, 26(5): 1-7.
摘要:
森林管理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潜力的方式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中阐释了森林管理的定义,对比分析了附件Ⅰ缔约方之间及我国的森林管理固碳能力,得出在2008—2010年间俄罗斯、挪威、斯洛文尼亚等8个缔约方森林管理碳信用额占基准年源排放的比例大于其承诺的减排比例,但俄罗斯、瑞典等9个缔约方在抵消3.3条款下活动碳信用额的作用随着3.3条款下活动碳排放的减少而变弱,而我国2010年森林管理碳源/汇与附件Ⅰ缔约方相比,仅小于俄罗斯和欧盟。在国家、区域及项目3个尺度上对一般的森林管理碳计量的方法及参考水平(基线)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对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分析:在国家水平上,总—净与净—净核算方法的选择,自然干扰等不可抗力是否予以考虑,建立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是否有利于缔约方减排成了谈判的争议焦点,采用数据的精度及方程的适用性成了计量难题;而在区域及项目水平上,建立基线情景在选择方法及具体操作上面临很大困难。未来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基线情景的确立,区分具体的森林管理活动进行碳计量及应用模型预测未来森林管理碳储量变化上。
国外林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尹剑锋, 王兆君
2013, 26(5): 8-12.
摘要:
林业产业集群可极大地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并逐渐成为林业产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目前国外林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林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的要素、优势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与林业产业集群相关的实证研究。文中通过对国外已有的林业产业集群的文献进行梳理,挖掘林业产业集群有待深入和拓展的研究空间,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这些内容将为我国林业产业集群及其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童婷婷, 周玉新, 唐罗忠
2013, 26(5): 13-18.
摘要:
文中梳理和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认为现阶段对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定量分析的理论研究较少,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结果不够精确,且缺乏广泛适用性;缺乏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缺乏对林农复合经营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对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展望: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实现系统全面的评估;大力开发计算机模型等;加强多学科之间深层次、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土壤磷与植物关系研究进展
张雨瑶, 李世友
2013, 26(5): 19-24.
摘要:
磷是生物体生存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磷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文中从土壤磷的存在形态、磷的活化机理、植物对磷的有效利用、在磷胁迫状态下植物的适应机制以及施用磷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磷与植物关系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土壤磷与植物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植物根系生物学研究进展
陈红, 冯云, 周建梅, 徐振国, 廉超, 郭起荣
2013, 26(5): 25-29.
[摘要](56) [HTML] (102) [PDF](17)
摘要:
根系生物学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门专门研究植物根系的前沿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形态学、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根系生物学是重要的生态和农业指标,对于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改良植物遗传品质和提高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从根系构型、根系生长发育与环境、根际、根系解剖结构以及根系遗传改良等方面总结归纳植物根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根系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在探讨当前根系生物学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建议。
大气中O3与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研究进展
欧英娟, 董家华, 彭晓春, 陈志良, 宋巍巍
2013, 26(5): 30-35.
摘要: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O3和CO2浓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植物对O3和CO2浓度变化的复合作用的响应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阐述了O3和CO2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及生物量等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高浓度O3和CO2对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短日照处理在夏季造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蒋乐, 李国雷, 刘勇, 孙正华
2013, 26(5): 36-40.
摘要:
北欧、北美的许多地区在夏季造林前对云杉苗木进行2 ~ 3周的短日照处理,以促进苗木提前形成顶芽和进入休眠,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增强苗木抗机械损伤和抵御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能力;通过抑制苗木的高生长,使碳水化合物更多地向根系分配,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强苗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显著改善夏季造林苗木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造林效果。目前,应用短日照处理调控夏季造林苗木质量的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文中重点分析短日照处理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日照长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对苗木木质化及其抗旱性和抗寒性的影响,并对短日照处理技术在我国夏季造林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崔旭东, 张冰玉, 丁昌俊, 苏晓华
2013, 26(5): 41-46.
摘要:
转基因技术不断进步为基因的功能解析和生物的定向改良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而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目前国内对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中处于关键地位的转基因技术进行系统论述的还比较少。文中从原理、过程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几种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评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林木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的林木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林木容器育苗底部渗灌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祝燕, 刘勇, 李国雷, 蒋乐, 许飞, 史文辉
2013, 26(5): 47-52.
摘要:
林业苗圃容器育苗采用上方喷灌易造成水分浪费、养分淋溶流失及环境污染。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是利用育苗基质毛细管作用从容器下方吸收水分对苗木进行灌溉。该系统由储水箱、水泵、施水槽等设备形成水分封闭回流系统,可实现灌溉水循环利用,是一种有效管理容器苗水肥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形成背景与系统组成,并从苗木质量、水肥利用效率、基质EC值和pH值以及病虫害等方面对容器苗底部渗灌系统进行评述,同时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城市森林健康与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张志永, 叶兵, 杨军
2013, 26(5): 53-58.
摘要: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城市森林健康是保证其各项功能发挥的前提。城市森林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要求不仅满足自身生态系统的健康,还应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文中分析了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因素,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城市森林健康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我国城市森林健康监测评价指标的筛选和评价方法的选择,认为其还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城市森林结构的破碎化等特征严重影响了城市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为保证城市森林的健康生长,众多学者从宏观尺度和个体尺度上研究城市森林健康的维护措施。文中指出城市森林健康及其监测评价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木材胶合界面性能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秦理哲, 林兰英, 罗建举, 傅峰
2013, 26(5): 59-63.
摘要:
木材胶合界面是指同时包含木材细胞壁和胶粘剂的区域。在木质胶合产品的加工工艺选择与使用性能评价中,胶合界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胶粘剂渗透性能和界面力学性能是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用于表征胶合界面性能的技术包括光学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微观力学测试技术等。文中通过对比各表征技术,提出进一步研究界面结合强度的表征、微观力学模型的建立、界面力学特性与木质胶合产品宏观性能的关系等将是未来的探索方向。
各国林业
我国白刺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杨秀艳, 张华新, 唐欣, 刘正祥, 杨升, 倪建伟, 朱建锋
2013, 26(5): 64-68.
摘要:
白刺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重要建群种,具有明显的生态与药用价值。文中总结分析白刺植物分类、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学作用等研究现状,探讨白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利用白刺植物资源的主要对策是构建白刺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良种选育、逐步建立高质量原料标准化生产与高效利用技术平台等,以期为今后有效开发利用该科植物提供参考。
中国竹林资源旅游价值及景区开发探讨
尚晓娜, 何雨, 方萍
2013, 26(5): 69-74.
摘要:
竹林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充分挖掘竹林资源的旅游价值,开展竹林旅游,对于推动我国竹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竹林面积、种类居世界首位,自然分布范围广,且以不同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为开展竹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中从竹子种类、分布范围、面积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竹林资源概况,全面分析了竹林资源的观赏、体验、文化、生态、美食、科研、购物等旅游价值,提出了开发竹林旅游景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竹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规律研究
陶玉柱, 邸雪颖, 金森
2013, 26(5): 75-80.
摘要:
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可能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损害,但在森林生态系统演替中又具有重要和积极的影响。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补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森林火灾有多发的趋势,关于森林火灾发生及其生态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在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森林火灾发生的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空间尺度上评述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一些总体规律性,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制度设计对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启示
王祝雄, 吴秀丽, 章升东, 张国斌, 曾以禹, 吴柏海
2013, 26(5): 81-87.
摘要:
介绍新西兰开展碳排放交易的背景、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以及林业参与碳排放交易的政策安排和启示意义,总结我国碳交易的相关政策实践和发展进程,结合我国林业实际提出推进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问题探讨
中国主要林产品海外市场贸易政策变动分析
陈晓倩, 宿海颖, 王光忻
2013, 26(5): 88-92.
摘要:
2005年以来在国际林产品贸易中木材来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要林产品进口国纷纷出台相关法规以确保进口林产品木材来源的可靠性。作为林产品国际贸易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林业产业,有必要充分了解这些市场新要求,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确保在林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优势。文中比较分析了近些年新出台的主要林产品国际贸易规则及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林农与市场对接的两种博弈模型
蓝瞻瞻, 王立群
2013, 26(5): 93-96.
摘要:
文中把在农村林业经济中具有规模经营效应的组织形式划分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模式和以合作组织为主导模式,分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模式的优势;通过建立企业与林农的博弈模型,指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模式的缺陷,而以合作组织为主导模式不仅具有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模式的优势,还能够避免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