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6卷  第1期

综合述评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资源发展的机遇
魏润鹏
2013, 26(1): 1-6.
摘要:
气候变化的影响多被认为是负面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然而对林业生产也存在着正面作用。文中借助3个例子来说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可能对林木生长潜势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和发展森林资源中如何予以善用。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林木生长量,特别在生长明显受温湿度约束的温带、寒温带、高海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改变各地区引种树木的种植分布,扩大生长快、效益好树木的种植范围;改变树木受温湿度所制约的边缘分布区,使其逐步变成适生区或种植区。可以利用现有气候、生物地理、引种、遗传改良等知识,结合进一步的系统试验研究,在林业实践中把气候变化变成机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综合评述
人工林与绿色经济
张明, 李智勇, 何友均
2013, 26(1): 7-11.
摘要:
发展绿色经济已是全球共识,研究人工林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对推动人工林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概述了全球及我国人工林发展现状、绿色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人工林在绿色经济中的定位,分析了发展绿色经济给人工林带来的机遇及挑战,综述了林业发达国家在人工林培育中针对发展绿色经济在技术措施、政策法规以及管理方式上采取的转型措施;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提出我国人工林建设为适应和推动绿色经济,在培育多功能人工林、发展林下经济、执行参与式方法、建设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措施研究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专题论述
木材储备基地及其多功能森林经营建设对策
王宏, 陆元昌
2013, 26(1): 12-17.
摘要: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被列入我国“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以应对我国木材自产不足、外供不济的安全保障问题,但面临速生丰产林用地有限、社会对森林综合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等因素制约。文中在分析木材储备的特征及其森林经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林分状态存在的活立木储备是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有战略意义的木材储备,而且木材储备基地是一种以物质生产功能为主导的多功能用材林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建设有生命活力和结构稳定的用材林生态系统来实现有经济效益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多功能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农民权益实现的制度供给
朱凤琴, 齐新, 黄莹莹
2013, 26(1): 18-23.
摘要:
农民权益的实现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主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抓手。尽管林权改革的主题是围绕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但现实中林农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现行相关制度的不合理制约。文中指出制度供给不足是林农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原因,从财政金融、法律和社会服务制度3个方面提出制度建设的供给途径,以保障林农共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植物有机碳测定研究进展
付尧, 孙玉军
2013, 26(1): 24-30.
[摘要](118) [HTML] (133) [PDF](22)
摘要:
植物有机碳含量是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文中总结了近20年森林植被含碳率研究的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出中国植被含碳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目前, 测定植物有机碳主要有湿烧法和干烧法, 另外也有少部分根据分子式或重量法计算植物有机碳含量。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树种、不同树种不同器官、相同树种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差异显著, 另外, 木质组成、器官的相对位置、干燥温度、地区差异、种源、气候、立地等因素对含碳率有一定影响。林下植被是森林碳储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研究很少涉及林下各层植被。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为:1)相同树种在不同区域的含碳率稳定性; 2)在提高碳储量估算精度的前提下精炼含碳率的影响因子; 3)补充时间序列上含碳率的差异性; 4)加强对林下植被含碳率的研究。
防护林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于金涛, 肖文发, 王鹏程, 雷静品
2013, 26(1): 31-36.
摘要:
防护林是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森林群落。文中通过分析森林健康的概念、内涵,并结合防护林的特点,归纳得出防护林健康的内涵;从防护林健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出发,详细阐述了防护林健康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古树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刘瑜, 徐程扬
2013, 26(1): 37-42.
摘要:
古树是宝贵的物产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文物。及时调查、正确评估古树的健康状况,确定古树的健康评价体系,对于更好地保护古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归纳影响古树健康的原因,总结国内外古树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古树健康等级标准划分和古树健康评价技术研究进行了探讨,同时针对古树健康评价研究的趋势提出3点展望,即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和集成便利的古树健康检测技术。
森林凋落物分解与酶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葛晓敏, 吴麟, 唐罗忠
2013, 26(1): 43-47.
摘要:
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凋落物通过分解向土壤释放有机物和养分元素,对林地肥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分解受到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凋落物自身性质和土壤生物等。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是凋落物分解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其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中评述了酶的种类和酶活性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及凋落物层次、多样性和分解产物与酶的关系,简要概述了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为深入研究凋落物分解机理及其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腐植酸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许新桥, 刘俊祥
2013, 26(1): 48-52.
摘要:
腐殖酸是由动植物遗骸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衍变积累起来的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其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农林产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腐植酸的特性,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探讨腐植酸对土壤、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腐植酸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抗逆性、改良树木生长环境等几方面介绍腐植酸在林业上的应用价值和现状,并对腐植酸在林业上开发应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自然保护区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吴见, 刘民士, 李伟涛
2013, 26(1): 53-58.
摘要:
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监测、规划和保护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对自然保护区冰川遥感解译、湿地信息提取、植被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各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并讨论了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单板干燥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进展
韩晨静, 吕建雄, 徐金梅
2013, 26(1): 59-63.
摘要:
在胶合板和单板层积材的生产过程中,单板干燥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为了系统理解和改进单板的干燥工艺,文中从单板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以及单板在干燥过程中所发生的传热传质现象2个方面对单板干燥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进行了综述,明确这2方面的热力学分析可以优化单板干燥机能量的利用、提高单板的干燥质量,并对单板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各国林业
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许飞, 刘勇, 李国雷, 孙巧玉, 张硕, 王巍伟
2013, 26(1): 64-6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3.01.017
摘要:
容器苗造林技术是容器苗应用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容器苗应用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研究难点。文中围绕苗木质量、容器种类、基质配制、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造林成本等6个容器苗造林的要素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与森林生态安全耦合度研究
沈文星, 李锋, 牛利民
2013, 26(1): 69-73.
摘要:
“两头在外”是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典型特征, 它意味着对国内和国外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的协调是开放条件下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文中运用耦合理论研究1961-2010年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和森林生态安全之间的协调问题, 结论认为:1)2004之前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高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2005-2008年则低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 1991年之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波动幅度显著大于森林生态安全指数。2)1961-1999年森林生态安全指数与木质林产品贸易指数的协调状态在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之间波动; 2000年之后二者的协调进入稳定阶段, 并在2003年由初级协调进入中级协调阶段。
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框架、特点及启示
张彩霞, 周衍平
2013, 26(1): 74-78.
摘要:
具有60多年历史的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促进了德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在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法律框架下, 德国联邦品种局、联邦育种者协会、种子托管公司等机构在农作物新品种测试与授权, 育种者研发资金资助及知识产权要素投入, 监督许可证和打击种子黑市, 以及收取自留种子费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农作物品种、育种者, 以及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德国育种者权利实施方式多样。文中分析了德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框架和特点, 提出了德国育种者权利实现的经验及启示, 以期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有效实施。
意大利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孙贺廷, 刘枫, 宋玉双, 耿海东, 阮向东
2013, 26(1): 79-83.
摘要: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对加强野生动物管理、提升保护工作整体水平很有帮助。文中介绍了意大利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和策略,归纳分析了该国在保护理念、物种和种群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危害控制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宣传普及科学保护理念、健全相关法律规章、完善和创新管理模式等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问题探讨
我国人造板产业应对世界低碳经济模式的途径思考
楚杰, 段新芳, 张冉
2013, 26(1): 84-88.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13.01.003
摘要:
如何应对世界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人造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文中通过总结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人造板产业的特征,分析我国人造板产业应对国际低碳经济模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我国人造板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技术途径和管理途径,以期为尽快实现国际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人造板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我国家具产业链低端现象分析
蓝瞻瞻, 王立群
2013, 26(1): 89-92.
摘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家具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被迫依附于跨国公司和海外进出口商,利润空间遭受不公平挤压。文中分析我国家具产业链现状和这种压榨型产业链的危害,然后建立纵向压榨模型并讨论其成因,最后提出了改变这种格局的建议。
我国木材防腐行业产品质量控制途径探讨
唐镇忠, 于丽丽, 马晓军, 朱礼智
2013, 26(1): 93-96.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天然林资源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木质材料的需求。木材经防腐处理后,可以显著延长使用寿命,是节约木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虽然木材防腐工业发展迅速,但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技术工艺落后、潜在环境污染风险高、缺乏国家政策及相关市场监管体系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文中探讨了适合我国木材防腐行业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