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4卷  第1期

综合述评
森林意象的五种哲学解读
周国文
2011, 24(1): 1-7.
[摘要](192) [HTML] (108) [PDF](5)
摘要:
森林是一种自然化的存在, 也是表现绿色地球的一种永恒方式。对森林意象的哲学解读, 可从五个方面来展开:现象世界的森林与本体世界的森林, 物质化的森林与精神化的森林, 自然美学价值的森林与作为城市美学崭新样态的森林, 实用的森林、科学的森林与审美的森林, 家园的森林与伦理化的森林。可见, 森林是我们共生的伙伴, 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形塑自然界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空间载体。
专题论述
中国多功能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
宋军卫, 樊宝敏, 李智勇
2011, 24(1): 8-13.
摘要:
充分开发利用林业的多种功能已成为中国林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研究和借鉴历史上已有的多功能林业思想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从历史角度对多功能林业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 从先秦时期开始, 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森林具有多种功能, 但直到明代尚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 清代俞森是比较早地系统论述林业具有多种效益的学者; 1947年, 郝景盛发表《森林万能论》, 标志着中国多功能林业理论正式诞生; 20世纪末出现的现代林业理论, 在突出强调森林生态效益的同时, 要求高效发挥森林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2010年, 《中国多功能林业发展道路》著作出版, 使该理论进一步完善。
天保工程近期研究现状及后续政策研究展望
郭小年, 支玲, 谷振宾, 李谦
2011, 24(1): 14-18.
摘要:
对天保工程近期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并指出了天保工程后续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
论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中国森林土壤资源
杨承栋
2011, 24(1): 19-27.
摘要:
介绍了我国森林土壤资源利用状况, 不合理利用森林土壤资源导致的土壤性质退化、恶化以及荒漠化给森林土壤资源乃至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指出我国人工林土壤资源利用所面临的问题, 阐明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五大林区森林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及其技术途径; 论述了自1978年以来, 我国改良不良立地条件区域和恢复植被所取得的成就, 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森林土壤资源的几点设想。
植物耐碱机理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易善军, 孙振元, 韩蕾, 巨关升, 钱永强
2011, 24(1): 28-32.
摘要:
从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植物的耐碱机理、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分子标记在耐碱基因定位上的运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耐碱机理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同时对植物耐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林冠附生植物研究综述
刘广福, 臧润国, 丁易
2011, 24(1): 33-40.
摘要:
附生植物是热带森林中一个重要特征性组分, 也是亚热带湿性山地森林和部分温带雨林中重要的组分之一, 其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中从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附生植物研究的历史和最新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生植物的发展趋势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激光雷达在森林垂直结构参数估算中的应用
马利群, 李爱农
2011, 24(1): 41-45.
[摘要](101) [HTML] (15) [PDF](14)
摘要:
激光雷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主动遥感技术, 激光脉冲对森林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在森林垂直结构参数估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优势。文中分别总结了小光斑和大光斑激光雷达在获取树高、生物量等森林参数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同时分析比较了小光斑和大光斑激光雷达在估测森林参数上的不同; 最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唯一的星载大光斑激光雷达ICESat/GLAS系统, 总结分析了其在大面积森林空间结构参数估算中的应用现状, 并对激光雷达前景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林火动态研究与林火管理
田晓瑞, 刘斌
2011, 24(1): 46-50.
摘要:
林火动态是一个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稳定指标, 准确掌握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特性是制定合理林火管理策略或规划的基础。林火动态与可燃物积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森林可燃物积累过程是开展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综述了林火动态及可燃物变化的研究进展。林火动态受地形、植被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 许多区域林火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并影响可燃物积累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会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变化, 林火管理对策也需要相应调整。我国重点林区的林火管理策略也应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可燃物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变化的气候和植被条件。
植物源提取物木材防腐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胡生辉, 徐国祺, 付跃进, 刘君良
2011, 24(1): 51-55.
摘要:
自然界的许多植物中均含有抑菌性和防虫性物质, 如果将这部分资源开发并用于木材防腐, 来替代和部分替代现有的合成类木材防腐剂, 将会促进人居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发展绿色、环保型木材保护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 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学者广泛开展了植物提取物木材防腐剂的研究。文中对国内外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的研究及其在木材和木制品保护中的利用进行概述, 并对今后的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研究进行展望。
各国林业
我国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分析
胡锐, 宋维明
2011, 24(1): 56-59.
摘要:
首先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家庭单户经营、集体统一经营、合作经营3种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 然后对这3种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对林业合作经营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 最后提出合作经营模式是我国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理性选择。
FSC标准与中国法规之间的冲突分析
校建民, 万坚
2011, 24(1): 60-63.
摘要:
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体系是目前市场认可度最高的, 受到非政府环保组织和贸易组织支持的全球森林认证体系。近年来, 由于市场作用和政策支持等因素, FSC认证在中国迅速发展。然而各个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森林经营认证过程中, 发现FSC标准与中国的法规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冲突。这些冲突是导致国内部分森林经营企业难以通过FSC认证的重要原因。作者通过参与和调查国内多个森林经营企业的FSC认证工作, 将具有普遍性的冲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为中国森林企业获得FSC认证提供借鉴。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生产要素评价
杨红强, 聂影
2011, 24(1): 64-68.
摘要: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中通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资源评价了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要素条件。研究表明, 自然资源短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资本要素方面虽然国家投资仍占主导地位, 但产业发展中外资比例过高可能加大资本风险; 劳动力要素评价显示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逐步降低, 劳动力老龄化及人口红利的枯竭将严重威胁中国木材产业安全。
国外林主合作组织发展新动向与启示
谢和生, 李智勇
2011, 24(1): 69-73.
摘要:
根据近年来国外林主合作组织的发展新动向, 简述了转型国家目前积极构建林主合作组织的途径和发达国家林主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问题, 并阐述了国外林主合作组织在林业新兴市场(认证市场和碳市场)的参与动态, 以及当前在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和参与林业政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总结当前国外林主合作组织的地域发展格局和业务与作用拓展的新特点与新方向; 最后针对中国林农合作组织的构建与发展提出几点启示。
问题探讨
森林认证实施现状与趋势分析
管志杰, 沈杰
2011, 24(1): 74-77.
摘要:
森林认证自提出以来便在全球获得了快速发展, 其中以森林管理委员会的FSC体系和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影响最大。文中在分析主要森林认证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FSC和PEFC的实施情况, 指出目前森林认证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森林认证的实施集中在发达国家, 之后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减缓甚至停滞的趋势。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中国林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分析
程宝栋, 田园, 郝萍
2011, 24(1): 78-80.
摘要: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与评价中国林产品出口结构和林产品整体出口之间的关系,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关联度得出中国林产品出口总额和林产品附加值的综合变动趋势一致的结论, 进而从调整出口结构的角度提出了优化林产品出口结构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