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23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专题论述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排放:一个综述视角的分析
林德荣, 李智勇
2010, 23(2): 1-4.
摘要:
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REDD)对控制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UNFCCC第11次缔约国会议将REDD议题列入气候谈判议程, 希望REDD成为2012年后承诺期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在对国际社会关于REDD的谈判进展和指导原则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探讨了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REDD的焦点问题, 分析了这些焦点问题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并据此提出讨论和建议。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贸易对策
戴秋莎, 刘春兴, 温俊宝
2010, 23(2): 5-10.
摘要:
目前我国在入侵物种及贸易对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物种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等层面, 在结合经济模型对采用的贸易对策经济后果进行分析预测方面仍属空白。文中通过分析生物入侵及国际贸易相关文献, 在概括介绍国内外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贸易对策研究进展的同时, 提出应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增加通过关税、补贴、禁令等贸易措施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相关研究, 结合相关贸易模型预测分析这些贸易对策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 并建立专业、实用的生物入侵数据库以满足模型的数据需求, 为政府选择控制生物入侵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森林土壤N2O产生与排放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张彪, 高人, 杨智杰, 陈光水
2010, 23(2): 11-16.
摘要:
影响森林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因子为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pH值以及土壤C/N等), 同时, 森林类型以及环境干扰(如氮沉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等)也会影响土壤N2O产生和排放。文中首先论述了土壤N2O产生机制, 然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上述影响因子对土壤N2O产生和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 最后提出未来应重点研究的方向。
树轮生态学研究进展
王树芝, 赵秀海
2010, 23(2): 17-21.
摘要:
树轮生态学是现代树轮年代学的重要分支, 在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资源、环境等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 越来越显示出树轮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简要概述了树轮分析在森林干扰、群落动态、森林结构、林分更新方式以及高山林线研究方面的进展。树轮生态学将对我国树木个体生长情况和群落动态的研究, 虫灾、火灾、风灾和森林动态的关系以及森林管理相关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容器苗指数施肥研究综述
李玲莉, 李吉跃, 张方秋, 潘文, 魏丹, 何茜, 丁晓纲
2010, 23(2): 22-27.
摘要:
容器苗作为主要的造林材料广泛用于林地更新和荒山的植被恢复, 但其造林成活率及生长表现常受杂草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指数施肥作为一种新型的容器苗培育方式, 将施肥量与植物指数生长期间的需肥量紧密结合, 并通过营养载荷在幼苗体内建立营养库, 从而降低了幼苗对种植地营养水平的依赖, 有利于提高幼苗的造林成活率。文中介绍了指数施肥的原理, 及其对苗期和种植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旨在为容器苗指数施肥在我国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马晨, 马履一, 刘太祥, 左海军, 张博, 刘寅
2010, 23(2): 28-32.
摘要:
在系统分析盐渍化土壤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 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措施方面阐述了盐碱地的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及其研究成果。此外, 展望了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发展动向, 为盐渍地的开发治理、盐渍化农田的改良利用、滨海盐土区的防护林建设以及盐碱地植被构建等提供参考。
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
梁屹, 叶功富, 林国锋, 游水生, 洪元程
2010, 23(2): 33-38.
摘要:
遥感技术是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重要手段。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介绍了沿海防护林遥感的主要技术系统组成, 包括遥感数据源选择、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精度评价等;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病虫害监测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沿海防护林的全球变化研究以及3S技术在沿海防护林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指出目前存在的沿海防护林原始影像数据的选取、遥感分类精度以及沿海防护林遥感分类方法选择等问题, 展望了遥感技术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前景。
园林植物净化居室有害气体研究进展
安雪, 李霞, 潘会堂, 张启翔, 罗竞男
2010, 23(2): 39-43.
摘要:
概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净化与吸收居室有害气体的研究成果, 发现一些室内植物可以有效吸收居室有害气体, 其吸收效率与植物种类、基质、微生物等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 分析了近年来常见的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游憩承载力在游憩区管理中的应用
付健, 张玉钧, 陈峻崎, 胡剑非, 胡东阳
2010, 23(2): 44-48.
摘要:
游憩承载力(简称RCC)是一种使资源环境与游憩体验和谐共存的管理机制, 包括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设施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 可以帮助游憩区管理者制定游憩规划和场地管理。文中从RCC的理论出发, 列举了其相关因素, 并概括地总结了国内外在游憩区管理中对RCC的应用; 最后, 展望了其理论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生物廊道的研究进展
李玉强, 邢韶华, 崔国发
2010, 23(2): 49-54.
摘要:
阐述了生物廊道的概念与内涵; 从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出发,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位置、宽度、连通性等生物廊道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生物廊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提出生物廊道的设计需要长期的科研监测, 要综合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等多种因素等问题, 并给出了对策; 最后对生物廊道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林木结构—功能模型研究综述
国红, 雷相东, 刁军
2010, 23(2): 55-60.
摘要:
林木结构—功能模型是指能明确表达由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调控的植物三维结构生长和变化的一类模型。它既考虑树木生长的结构发展, 又考虑树木的生理生态过程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 是目前植物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从林木结构—功能模型构建方法入手, 以目前主要的几类结构—功能模型为例, 对组成树木结构的理想化基本单元、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功能模型的同化物生产和传输分配模型进行了述评, 最后指出结构—功能模型存在的问题。
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获取中的应用
赵丽琼, 张晓丽, 孙红梅
2010, 23(2): 61-64.
摘要:
由于激光雷达技术可直接获取地物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 使得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估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中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的一般工作原理, 然后总结了国外近年来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树高、冠幅、生物量、碳储量)获取方面的应用, 以及国内林业工作者在激光雷达数据应用方面所做的尝试, 最后对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参数获取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各国林业
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静, 支玲
2010, 23(2): 65-68.
摘要:
梳理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成果, 系统认识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类型、运行模式及其发展中的问题, 提炼完善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展望其在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发展方向。
法国木材公共采购政策及启示
李小勇, 钟莉华, 陈晓倩, 侯方淼
2010, 23(2): 69-71.
摘要:
尽管林业非常发达, 法国仍然实施木材公共采购这一世界森林保护领域的新兴工具。文中回顾了法国木材公共采购政策出台的背景, 对其政策目标和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认为这一政策措施为保障我国木材可持续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问题探讨
森林保险立法初探
李媛媛
2010, 23(2): 72-74.
摘要:
森林保险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和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森林保险业务时断时续, 发展缓慢,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森林保险的法律规范, 使森林保险发展无法可依。文中选取森林保险的立法模式、森林保险法中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森林保险立法时必须首先加以明确的问题展开讨论。
林木重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方式以及杂优预测的可能性
齐明, 骆文坚, 何贵平
2010, 23(2): 75-80.
摘要:
林木杂交育种成功的先决条件, 取决于杂种具有的正向杂种优势是否明显, 因此林木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十分重要。一般来讲, 林木重要性状的杂种优势产生的机理应和该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一致, 但是林木重要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取决于交配群体的遗传结构, 并和多种因素有关, 因而不应随便地根据几个随机亲本的配合力分析结果, 就断然肯定该树种杂交是否有前途。与以往更多地重视种间杂交的观点不同, 文中认为林木的种内杂交在林木多性状改良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并将发挥重要作用。最后根据林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间的联系, 就其对林木杂优预测的影响提出了笔者的认识。